[实用新型]发光式笔袋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12103.9 | 申请日: | 2009-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38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 发明(设计)人: | 沈卓然;李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黄浦区新凌小学 |
| 主分类号: | A45C11/34 | 分类号: | A45C11/34;A45C15/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01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式笔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文具,具体涉及一种发光式笔袋。
背景技术
目前,一种现有技术的新型笔袋,它是由拉链、笔袋体、提带、固定带、尼龙搭扣、尼龙搭扣构成,在笔袋体上有拉链供开、合笔袋体,提带供手提用,固定带固定在笔袋体上,而固定带的两端上缝有尼龙搭扣、尼龙搭扣,笔袋含有固定带。该现有技术的新型笔袋不方便在夜间没有亮光的情况下使用。
另一种现有技术的枕头笔袋,它包括一个小型充气枕头、笔袋及固定装置,在小型充气枕头放气折叠后的外部枕面上固定连接笔袋,小型充气枕头折叠后的开口边沿设有固定装置。该现有技术的枕头笔袋体积大,携带、使用不方便,不方便在夜间没有亮光的情况下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光式笔袋,它能在夜间没有灯光的情况下发光,方便实用。
本实用新型发光式笔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发光式笔袋,包括笔袋;还包括一发光电路。
所述的发光电路设置在笔袋内。
所述的发光电路包括电池、发光体及开关;所述的电池的正极与发光体的正极连接,所述的发光体的负极与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的开关的另一端与电池的负极连接。
上述的发光式笔袋,其中,所述的电池是7号或5号电池或纽扣电池。
上述的发光式笔袋,其中,所述的发光体是小电珠或发光二极管。
上述的发光式笔袋,其中,所述的发光体设置在笔袋外,向外发出光亮。
上述的发光式笔袋,其中,所述的开关是按钮开关。
上述的发光式笔袋,其中,所述的开关的按钮裸露在笔袋外。
本实用新型发光式笔袋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发光式笔袋由于设有发光体,能在夜间没有照明的情况下提供照明,方便实用。
2、本实用新型发光式笔袋由于采用7号或5号电池或纽扣电池,能耗低,体积小,重量轻。
3、本实用新型发光式笔袋成本低,使用、携带方便,易于普及应用,尤其适合学生使用。
以下,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说明,然而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发光式笔袋可选实施方式的举例,其所公开的特征仅用于说明及阐述本实用新型发光式笔袋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发光式笔袋的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发光式笔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发光式笔袋的发光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发光式笔袋的权利要求和发明内容所公开的内容,本实用新型发光式笔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所述。
请参见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发光式笔袋包括笔袋1及一发光电路2;发光电路2设置在笔袋1内,发光体22设置在笔袋1外,向外发出光亮,开关23的按钮裸露在笔袋1外。
请参见附图2所示,发光电路2包括电池21、发光体22及开关23;电池21的正极与发光体22的正极连接,发光体22的负极与开关23的一端连接,开关23的另一端与电池21的负极连接。电池21可采用7号或5号电池或纽扣电池,发光体22可采用小电珠或发光二极管,开关23可采用按钮开关。
本实用新型发光式笔袋的使用方法是,将发光电路2设置在笔袋1内,在笔袋1的一侧设有两个小孔(图中未示出),将发光电路2的发光体22及开关23的按钮设置在小孔(图中未示出)中固定,任何种类的笔袋1均能改造成发光式笔袋,使用时,按下按钮开关23,发光电路2接通,发光体22发光,提供夜间照明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发光式笔袋由于设有发光体,能在夜间没有照明的情况下提供照明,方便实用;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7号或5号电池或纽扣电池,能耗低,体积小,重量轻;本实用新型成本低,使用、携带方便,易于普及应用,尤其适合学生使用。
上述内容为本实用新型发光式笔袋的具体实施例的例举,对于其中未详尽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当理解为采取本领域已有的通用设备及通用方法来予以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黄浦区新凌小学,未经上海市黄浦区新凌小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21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