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独立空气悬架的焊接式下控制臂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11992.7 | 申请日: | 200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29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吴林生;纪铁辉;卜县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锦奔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京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5 | 代理人: | 周志宏 |
地址: | 20132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独立 空气 悬架 焊接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悬挂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独立空气悬架的焊接式下控制臂。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腾飞,车辆的制造技术也有了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汽车采用空气悬架系统,特别是独立空气悬架的运用,对于缓和、抑制由不平路面引起的振动和冲击,保证乘员乘坐的舒适和所运货物完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在独立式空气悬架系统中,不等长双控制臂式独立悬架结构因能保证汽车有良好的行驶稳定性而被广泛的采用。该结构中控制臂一端通过橡胶衬套与车架,副车架或车身铰接,另一端通过橡胶衬套与气囊支座相连。控制臂是悬架系统中的关键部件,一方面,它在车架间传递力和力矩,另一方面,它的布置形式及尺寸决定了悬架系统的运动特性。在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控制臂多为整体铸造式结构,因控制臂尺寸比较大铸造工艺性差,容易变形;并且质量大,成本高;增加了整车重量,同时也增加了油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制作方便、成本低廉、产品合格率高、寿命长的用于独立空气悬架的焊接式下控制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一种用于独立空气悬架的焊接式下控制臂,包含有与气囊承载座铰接连接的一对铰销孔座、与车架铰接连接的一对铰销孔座,其特殊之处在于,还有呈等腰梯形的框架结构体;所述框架结构体由与气囊承载座铰接段、中间段、与车架铰接段组成,所述与气囊承载座铰接段由框架结构等腰梯形的上底、上底与两腰的连接节点、与气囊承载座铰接连接的铰销孔座组成,所述与车架铰接段由框架结构等腰梯形的两腰与下底的连接节点及与其焊接连接的框架结构等腰梯形的下底、与车架铰接连接的铰销孔座组成,所述中间段为框架结构等腰梯形的腰,其一端与上底与腰的连接节点焊接连接,其另一端与下底与腰的连接节点焊接连接,所述与气囊承载座铰接连接的铰销孔座的轴心线其与车架铰接连接的铰销孔座有轴心线平行。
所述框架结构两腰与下底的连接节点所连接的杆件为圆形钢管。
所述框架结构上底和两腰的连结节点与下底和两腰的连接节点间连接的杆件为矩形钢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独立空气悬架的焊接式下控制臂,在满足强度及刚度要求的前提下,不但使铸造工艺性得到很大的改善;而且减轻了质量,节约了成本,使非悬架质量减少,提高了汽车行驶的平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图1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一种用于独立空气悬架的焊接式下控制臂,包含有:与气囊承载座铰接连接的一对铰销孔座11、与车架铰接连接的一对铰销孔座31,呈等腰梯形的框架结构体9。所述框架结构体由与气囊承载座铰接段1、中间段2、与车架铰接段3组成,所述与气囊承载座铰接段1由框架结构体等腰梯形的上底12、上底与两腰的连接节点13、与气囊承载座铰接连接的铰销孔座11组成,与气囊承载座铰接段1为铸造件或锻压件。所述与车架铰接段3由框架结构等腰梯形的两腰与下底的连接节点33及与其焊接连接的框架结构等腰梯形的下底32、与车架铰接连接的铰销孔座31组成。两腰与下底的连接节点33与车架铰接连接的铰销孔座31为连成一体的铸造件或锻压件,框架结构等腰梯形的下底32为圆形钢管件,其与两腰与下底的连接节点33的连接为焊接连接,在满足强度及刚度的条件下减轻了整个构件的重量。所述中间段2为框架结构等腰梯形的腰,其一端与上底和腰的连接节点焊接连接,其另一端与下底与腰的连接节点焊接连接,等腰梯形的腰也即上底和两腰的连结节点与下底和两腰的连接节点间连接的杆件为矩形钢管,在满足强度及刚度的条件下减轻了整个构件的重量。
所述与气囊承载座铰接连接的铰销孔座11的轴心线其与车架铰接连接的铰销孔座31的轴心线平行。独立空气悬架的上控制臂也可采用焊接结构,这样由气囊承载座及上控制臂、下控制臂组成的连杆机构及气囊可缓和行驶中不平坦地面对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并限制汽车的上跳行程;使车轮按一定轨迹相对于车架和车身跳动。
上述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锦奔汽车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锦奔汽车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19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