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阀门防盗锁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11432.1 | 申请日: | 2009-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1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徐秉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郁国忠 | 
| 主分类号: | F16K35/00 | 分类号: | F16K35/00;E05B65/00;E05B4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9 | 代理人: | 李崧岩 | 
| 地址: | 20120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阀门 防盗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防盗锁,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油田、化工、供水、供气、电厂等各种行业内控制阀门开闭的阀门防盗锁。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应用于油田、化工、供水、供气、电厂等行业内的阀门,由于控制阀门开闭的转动机构都是由人力或机械动力产生的扭矩直接传动的。如果没有加设防盗设备,这些阀门的工作状态有可能因受到误操作而改变,甚至发生事故,也有可能遭到人为的破坏或失盗。正因为存在上述安全问题,因此需要对阀门进行安全保护。
安装阀门防盗锁是业界所普遍采取的安全保护措施。然而,传统的阀门防盗锁结构简单,容易被破坏,而无法起到有效的安全保护。而且,传统的阀门防盗锁的钥匙也容易被复制,密码设置单一,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传统的阀门防盗锁无法真正起到有效的安全保护。
因此,业界需要一种更为有效的阀门防盗锁,以改善或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诸多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阀门防盗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阀门防盗锁,用以控制阀门开关。所述阀门防盗锁包括:钥匙、锁体、内锁芯、外锁芯以及锁珠。其中锁体设有容纳钥匙的钥匙腔。钥匙设有第一永磁体。内锁芯,可随钥匙一起转动,设有与第一永磁体配对的第二永磁体。外锁芯,与锁体固定连接。锁珠,与第二永磁体连接,可在内锁芯和外锁芯之间移动,所述锁珠上还设有与锁珠连接的弹性件。所述阀门防盗锁还包括:设置在锁体外围并与锁体固定连接的手轮、与锁体一同转动的连接块、与连接块配合而控制阀门开关的底座以及受内锁芯控制而使得连接块与底座实现离合的凸轮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凸轮机构为可将连接块顶起或放下的单凸轮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凸轮机构包括与连接块连接的上凸轮以及与内锁芯连接并与内锁芯一同转动的下凸轮。
进一步地,所述上凸轮设有上斜面,而下凸轮设有与上斜面配合的下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内锁芯与下凸轮之间通过一连接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块上设有弹簧,该弹簧抵接在锁体与连接块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块上设有凸块,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凸块配合的凹部。
进一步地,所述锁体为圆柱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置凸轮机构来实现连接块和底座的离合,使得本实用新型阀门防盗锁结构紧凑不易被破坏,更加安全可靠。同时,本实用新型阀门防盗锁利用第一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的配对,使得钥匙密码设置多样化且不易被复制,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阀门防盗锁的立体分解图。
【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具体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应该指出的是,附图的目的只是便于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说明,不是一种多余的叙述或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附图没有必要按比例画出。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阀门防盗锁100,包括锁体(或称外套)1、钥匙2、收容于锁体1内的内锁芯3和外锁芯4以及收容于内锁芯3和外锁芯4内并可在内锁芯3和外锁芯4之间移动的锁珠5。在关锁状态下时,所述锁珠5位于内锁芯3与外锁芯4之间,所述内锁芯3和外锁芯4无法单独转动。在开锁状态下时,所述锁珠5从外锁芯4内移出,所述内锁芯3与外锁芯4可以单独转动。其中所述锁体1还设有容纳钥匙2的钥匙腔。其中钥匙2内设有第一永磁体21,而内锁芯3内设有与第一永磁体21配对的第二永磁体31,所述锁珠5与第二永磁体31连接。所述实用新型阀门防盗锁100还设有一与锁珠5连接的弹性件51。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弹性件51为弹簧。诚然,该弹性件51也可以是弹片等。
本实用新型阀门防盗锁100,还包括与设置在锁体1的外围并与锁体1连接固定供使用者操作的手轮6、控制阀门开关的底座7以及与底座7配合的连接块8。所述连接块8与锁体1一同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锁体1为圆柱体形。所述手轮6安装在锁体1的外围,方便操作者进行旋转操作。而所述外锁芯4固定在锁体1上,固定方式可以通过螺钉或螺栓等连接方式。所述内锁芯3位于外锁芯4内并可自由的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郁国忠,未经郁国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14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