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冷凝水降低汽车空调进风温度的降温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211280.5 | 申请日: | 2009-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6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钱锐;韩晓波;孙明锋;郑国胜;贾玉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H1/32 | 分类号: | B60H1/32;F24F12/00;F24F13/30;F24F13/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崔华 |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冷凝 降低 汽车 调进 温度 降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降温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冷凝水降低汽车空调进风温度的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已经步入工业时代,汽车成为了普通的日常代步工具。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每时每刻都和汽车息息相关。
在炎热的夏季,特别是南方湿度很大的地区,汽车的制冷性能日益受到乘客的关注,乘客希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获得乘客舱的舒适。因此,汽车制冷性能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目前汽车制冷系统的设计大多直接引入外界新风,在炎热夏季,太阳辐射和发动机舱热环境内部热辐射都非常厉害,在怠速或者车速较低的时候,空调进风通道的温升甚至会达到5-10度,进风温度的提升直接影响到车内温度,直接结果就是造成用户在城市工况的时候抱怨空调不够冷。目前,这一问题的解决主要是在夏季使用汽车空调时建议用户使用内循环,但是内循环使用时间过长会造成车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车内乘客舒适性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利用现有车辆一般配置,通过对原有空调箱排出车外的冷凝水进行再利用达到预冷的目的,从而降低空调能耗的利用冷凝水降低汽车空调进风温度的降温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
一种利用冷凝水降低汽车空调进风温度的降温装置,包括空调箱以及与车外相连通的空调进风单元,所述空调箱中设有引水管路,所述空调进风单元中设有换热单元和排水管路,所述引水管路和排水管路分别与所述换热单元相连。
优选地,所述空调箱上还设有与车内相连通的分配单元。
优选地,所述空调箱设置在汽车的仪表板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原来空调箱排出车外的冷凝水进行再利用,将冷凝水通过引水管路引入放置在空调进风单元中的换热单元,通过车外热空气在进入汽车空调箱之前与换热单元进行热交换,达到预冷的目的,从而降低空调的能耗,有效改善汽车空调在外循环状态下的制冷性能以及炎热天气下空调外循环冷气不足的缺点;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以及空调开启时降低整车油耗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水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气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其中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利用冷凝水降低汽车空调进风温度的降温装置的优选实施例,包括空调箱1以及与车外6相连通的空调进风单元3,该空调箱1和空调进风单元3可以均为现有汽车中的结构,所述空调箱1中设有引水管路2,所述空调进风单元3中设有换热单元4和排水管路5,所述引水管路2和排水管路5分别与所述换热单元4相连。优选地,所述空调箱1上还设有与车内8相连通的分配单元7。进一步,所述空调箱1设置在汽车的仪表板内。
具体地,参见图1,其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水侧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引水管路2集成在空调箱1中,换热单元4和排水管路5都集中在空调进风单元3中,其中,所述引水管路2连接空调箱1和换热单元4,换热单元4放置在空调进风单元3中,排水管路5连接换热单元4。
空调箱1与外界换热以后的冷凝水通过引水管路2导入换热单元3,车外6引入的新风和换热单元4进行热交换以后导入空调箱1,排水管路5将换热单元4水路的水通过空调进风单元3排出到车外6。
参见图2,其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气侧的结构示意图,外界空气进入空调进风单元3以后与换热单元4换热,降温以后进入空调箱1,通过空调箱1内的分配单元7进入车内8。
显而易见,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利用冷凝水降低汽车空调进风温度的降温装置,构成各种类型的降温装置。
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12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烟花内筒生产线
- 下一篇:基于自标定技术的火炮多轴线一致性光电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