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风机基础钢桩与转换钢结构的可调节连接节点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10894.1 | 申请日: | 200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7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孙绪东;李先林;路志浩;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44 | 分类号: | E02D27/44;E02D2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明成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2 | 代理人: | 常明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风机 基础 转换 钢结构 调节 连接 节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设施,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风机基础钢桩与转换钢结构的可调节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绿色能源技术,在陆地风电场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已经注意到陆地风能利用所受到的一些限制,如占地面积大、噪声污染等问题。海上风力资源丰富,海上风力发电受噪声、鸟类影响及电磁波干扰等问题的限制较少,它不占用陆上土地资源,不涉及土地征用等问题。再有,海上风速随高度的变化较小,因此不需要建立很高的支撑塔架,从而可以降低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成本。还有,海上湍流强度低,海平面摩擦力较小,作用在风力发电机组上的疲劳载荷减少,因而可以延长风电机组的使用寿命。
由于以上诸多优点,海洋将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风电市场。我国东部沿海水深50m以内的海域面积辽阔,而且距离电力负荷中心(沿海经济发达电力紧缺区)很近,随着海上风电场技术的发展成熟,风电必将会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来源。
在我国东部浅海和潮间带建设风机机组,其基础形式若采用已有的桩基加混凝土承台方式有诸多困难:混凝土不易运输至现场、施工周期长、施工费用高、综合造价高等。有鉴于此,采用多钢管桩加转换钢结构的基础形式即能克服上述不足。转换钢结构可在工厂制作,再运输至工地,与桩连接,故该种基础体系具有制作简便,运输、安装方便,施工难度低,现场焊接量小,施工速度快,施工周期短,便于在海上恶劣天气的间隙时间施工,综合效益良好等优点。但由于桩在现场施工后会存在平面和高度方向的偏差,通常采用螺栓的钢结构连接节点形式,对精度要求很高,因此无法适应桩的施工误差,不能满足此处的连接要求。若采用现场焊接来适应施工误差,现场条件则无法保证焊接质量,由此会带来严重的质量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用于风机基础钢桩与转换钢结构的可调节连接节点,它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些可调节的连接节点可进行水平和高度方向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风机基础钢桩与转换钢结构的可调节连接节点,它包括钢管桩、风机基础转换钢结构,它还包括钢套管、支托以及固定套环;
所述钢套管套装于钢管桩,所述支托安置在钢套管的下方,所述固定套环则安置在钢套管的上方;
所述风机基础转换钢结构通过钢套管与钢管桩连接;
所述钢套管的内壁与钢管桩之间设有水平方向调节间隙;
所述钢套管的底面与支托之间设有高度方向调节间隙。
所述水平方向调节间隙内灌注高强度灌浆料。
所述高度方向调节间隙内灌注高强度灌浆料。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风机基础钢桩与转换钢结构的可调节连接节点具有以下主要优点:
1、可以进行水平和高度方向的空间三向调节,适应桩的施工误差,完全可以满足风机基础中的连接要求。
2、现场焊接工作量小,安装方便,速度快。
3、节点受力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风机基础钢桩与转换钢结构的可调节连接节点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风机基础钢桩与转换钢结构的可调节连接节点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标记:
1为钢管桩,2为风机基础转换钢结构,3为钢套管,4为支托,5为固定套环,6为高度方向调节间隙,7为水平方向调节间隙,8为高度方向调节间隙内灌注高强度灌浆料,9为水平方向调节间隙内灌注高强度灌浆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参看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风机基础钢桩与转换钢结构的可调节连接节点,风机基础钢桩可以是钢管桩1,钢管桩1为普通钢管桩,可为方形管、圆形管或多边形管;钢管桩1也可为钢管混凝土桩。
钢套管3套装于钢管桩1,在钢套管3的下方安置支托4,在钢套管3的上方则安置固定套环5。风机基础转换钢结构2通过钢套管3与钢管桩1连接。
如图1中所示,钢套管3的内壁与钢管桩1之间设有水平方向调节间隙7;钢套管3的底面与支托4之间设有高度方向调节间隙6。
如图2中所示,在钢套管3与钢管桩1之间所设的水平方向调节间隙7内灌注高强度灌浆料9;在钢套管3与支托4之间所设的高度方向调节间隙6内灌注高强度灌浆料8。
钢管桩1通过钢套管3与转换钢结构2连接,钢套管3与钢管桩1的直径差体现了该节点在水平面内对连接的调节能力。节点的传力有图1和图2两种做法,两种做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08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