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回收废旧轮胎分解油气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209191.7 | 申请日: | 2009-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5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 发明(设计)人: | 黄宪生;李志福;吴月龙;唐红军;刘波;褚卫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绿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C10G1/10;C08J11/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何葆芳 |
| 地址: | 2243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收 废旧 轮胎 分解 油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旧轮胎的分解回收,尤其涉及一种将废旧轮胎分解后的油气冷却、分离的装置。
背景技术
废旧轮胎被称为“黑色污染”,其回收和处理技术一直是世界性难题,也是环境保护的难题。在上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最普遍的做法是把废旧轮胎掩埋或堆放。但随着地价上涨,征用土地作轮胎的掩埋、堆放场地越来越困难。另一方面,废旧轮胎大量堆积,极易引起火灾,造成第二次公害。因此,目前处理和利用废旧轮胎的途径:一是旧轮胎翻新;二是废旧轮胎的综合利用。
一种回收利用废旧轮胎的方法是,将废旧轮胎的橡胶部分高温裂解,裂解产生的油气混合汽送入中空的立式吸收塔内,吸收塔的侧壁上设有冷却循环水套,循环冷却水不断带走吸收塔内的热量,以利于油汽的吸收;循环冷淋油喷撒在填料层上方、在填料层上形成油膜,混合汽中的油份经油膜冷却后成为油液,与混合汽中所携带的油渣一起下落,由设制在吸收塔底部的排渣管排出,送入工作油罐收集,混合汽中的气体部分由设置在吸收塔顶部的排气管排出。
这种吸收塔存在一个缺点:因为工作油罐和吸收塔中的气压均与大气压相当,由于吸收塔内的油液、油渣混合物在进入工作油罐前有一段油品输送管,油品在快速进入工作油罐时会产生虹吸现象,将有大量的可燃性裂解气被吸入吸收塔与工作油罐之间的输送管路,进而形成输送管路的气阻和可燃性裂解气被带入工作油罐的不利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在回收废旧轮胎分解油气过程中,避免输送管路气阻及可燃性裂解气被带入工作油罐的回收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回收废旧轮胎分解油气的装置,包括中空的立式吸收塔,吸收塔的顶部设有排气管,吸收塔的中部通过油气混合汽进气管与裂解炉相连,排气管和油气混合汽进管之间设有填料层,吸收塔的底部设有带排渣气动闸阀的排渣管,排渣管与设置在吸收塔外的工作油罐相连,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还包括油品输送管,油品输送管的下端与工作油罐相连,上端通过呼吸用气动球阀与大气连通,排渣管通过油品输送管与工作油罐连通,
所述吸收塔下部设有溢流管、低液位计,
所述溢流管的入口端向下伸入吸收塔内、出口端向上伸出吸收塔外与油品输送管连通,
所述低液位计的探头位置高于溢流管的入口端,
所述工作油罐的顶部低于吸收塔的底部。
油气混合汽在进入吸收塔后、经吸收塔侧壁夹层的循环冷却水套冷却,油汽上升经填料层上的油膜冷却处理后,可燃性气体由吸收塔顶部的排气管排出,被油膜冷却后成为油液和油渣的部分下落到吸收塔底部,油渣由于自身的比重沉积在油液的下方,油液和油渣分别单独排出:油液在工作周期时通过伸入油面下的溢流管和与之相连的油品输送管输入到工作油罐内,油渣则堆积起来,在排渣周期时通过排渣管和与之相连的油品输送管输入到工作油罐内。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吸收塔内的气体不会被带走。
工作周期中,溢流管上的呼吸用气动球阀开启,溢流管出口处通大气,排渣管上的排渣气动闸阀关闭,排渣管不工作,油渣堆积在吸收塔底部。当进入吸收塔中的油气混合汽经循环水套中的循环冷却水和填料层上方的油膜冷却后成为油品下落,吸收塔中的油面升高:
当油面高于溢流管的出口端时,由于吸收塔、工作油罐、溢流管上方的均与大气压相当,且吸收塔中的油液面高于溢流管、工作油罐中的油液面,吸收塔里的油液通过溢流管、油品输送管不断向工作油罐溢流,为了保证溢流的流速、满足油品的溢流效果,工作油罐的顶部应当低于吸收塔的底部,以使吸收塔的油液面与工作油罐的油液面保持有足够的液位差,液位差以0.5~3M为宜。
当溢流过快、吸收塔内的油液面低于溢流管的出口端时,由于吸收塔、溢流管上方的均为大气压,因此两处的油液面高度相同、均低于溢流管的出口端高度,此时吸收塔内的油液停止向溢流管溢流,溢流管中的那段油液起到油封的作用,吸收塔内油面上的气体无法通过溢流管溢出、混入油液内;同时,由于油品输送管上端与工作油罐处均为大气压、油品输送管的油面高度高于工作油罐中的油面高度,油品输送管中残留的那部分油液向工作油罐中流动,当两处的油面持平后,流动停止。此时吸收塔、溢流管、油品输送管内的油液均不再流动。然后,随着废旧轮胎的分解、吸收塔内的油液面逐渐升高,当吸收塔内的油液面高于溢流管的出口端时,溢流管再次开始溢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绿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绿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91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