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轮驱动的电动自行车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07975.6 | 申请日: | 2009-08-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46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 发明(设计)人: | 蒋妙范;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2M7/12 | 分类号: | B62M7/12;B62J1/00;B62K19/18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严新德 |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后轮 驱动 电动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自行车,特别是一种后轮驱动的电动自行车。
背景技术:
电动自行车是人们的代步工具,现有技术中,蓄电池自行车耗电量高,一次性冲电后,行驶路程短,行驶时重心过高,稳定性差,容易倒下,安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轮驱动的电动自行车,所述的这种电动自行车要解决现有技术中蓄电池自行车耗电高,重心过高、不舒适和安全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后轮驱动电动自行车由前车轮、中间支撑轮,后车轮、蓄电池、电动机、车椅、转向支架、车把手、前车架、后车架、链条、第一链轮、第二链轮、踏脚板、车壳和减震器构成,所述的转向支架设置在前车架的前端,车把手连接在转向支架的上端,中间支撑轮、蓄电池、车椅、第一链轮、踏脚板设置在前车架后端,电动机输出轴和第二链轮位于后车轮轴中心并与后车轮轴连接,前车架与后车架之间通过浮动悬挂连接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电池和车椅设置在中间支撑轮和前车轮之间的前车架底板上,所述的车椅设置在蓄电池的上侧,车椅位于前车轮和后车轮的轴心连线上,所述的电动机、第二链轮与后车轮轴中心重叠和连接,车壳设置在后车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前车架与后车架之间用浮动悬挂连接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动自行车中后车轮电机为驱动轮,推动所有重力分布在前车架上的中间支撑轮和前车轮,驱动轮工作时,只承受横向拖带摩擦阻力,不承受纵向车辆和驾驶人员存在垂直的重力作用,节省电动机输出的动力和电能。
进一步的,所述的浮动连接器部件由连接轴、轴承、弹簧和锁紧螺母构成,所述的车把手通过转向轴与转向支架的上端连接。所述的连接轴连接车把手和转向支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前车轮、中间支撑轮和后车轮位于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中间支撑轮由左支撑轮和右支撑轮构成,所述的前车轮、左支撑轮、右支撑轮和后车轮呈菱形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前车架后设置有车壳。
进一步的,所述的前车架的上的链轮上设置有脚踏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车架底板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伸缩式搁脚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前车架上的第一链轮与后车架上的第二链轮之间设置有链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浮动连接器的连接轴一端连接前车架车,另一端连接后车架,使后轮驱动轮工作时,只承受横向拖带摩擦阻力,不承受纵向车辆和驾驶人员存在垂直的重力作用,节省电动机输出的动力和电能。车椅位于前车轮中间支撑车轮和后车轮的轴心连线上,行驶时重心降低,稳定性提高,中间支撑轮进一步提高了稳定性,车壳可以遮风避雨,提高在恶劣天气中行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和已有技术相比,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实用新型节省电动机输出的动力的作功电能,同时增设链传动装置,当蓄电池动力不足时可以人力驱动。通过降低车椅座板的高度,提高了电动助力自行车的安全性,通过中间支撑轮进一步提高了稳定性,车壳可以遮风避雨,提高在恶劣天气中行驶的安全性。同时通过增加车壳可以遮挡风雨,提高在恶劣天气中行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轮驱动的电动自行车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轮驱动的电动自行车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后轮驱动的电动自行车,由前车轮1、后车轮2、蓄电池3、电动机4、座椅5和车把手6构成,其中,在前车轮1和后车轮2之间设置有中间支撑轮7,车椅5设置在前车轮1和后车轮2之间的车架底板8上,车椅5座板低于后车轮2圆周的上部,电动机4输出轴与后车轮2轴相连接,车架底板8与后车架9连接。车座椅5通过座椅弹簧51设置在蓄电池3上方,车把手6上还设有前灯15和电器指示灯16,车把手6通过前车架17与前车轮1轴连接,后车架9上设有后车灯18,前车架17与前车轮1之间设置有前车轮减震器19,后车轮轴上设有后车轮减震器20,中间支撑轮车轴上设有中间支撑轮减震器23,前车轮1上方设有前车轮罩壳21,前车轮1轴上设置有刹车28,后车轮2上方设有后车轮罩壳22,后车轮2上设有支撑架27。
进一步的,在车架底板前端设置有第一链轮31,与后车轮2同轴设置有第二链轮32,第一链轮31的直径大于第二链轮32的直径,第一链轮31和第二链轮32之间设置有链条33,第一链轮轴上设置有脚踏板25。
进一步的,前车轮1、中间支撑轮7和后车轮2位于同一直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79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