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胆道双T型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07855.6 | 申请日: | 200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19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易滨;刘辰;程庆保;姜小清;张柏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丁振英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胆道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是肝门部胆管狭窄整形术后用于支撑左右肝管及肝外胆管并进行引流的一种胆道双T型引流管。
背景技术
临床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胆囊切除术的首选术式,其组织损伤小、手术后病人恢复快,然而胆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最多的并发症之一(黄志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见:黄志强,主编.黄志强胆道外科学.第一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07-415),往往引起肝门部胆管狭窄,胆汁流通不畅,需进行肝门部胆管整形。目前,肝门部胆管整形术后用于支撑胆管引流胆汁的为普通的T形管,其由长臂和左、右短臂组成,长臂垂直连接于左、右短臂之间,形成T字形三通管。使用时,将左右短臂分别置于左右肝管内,长臂则自胆管引出并延伸至体外,T形管起支撑胆管引流胆汁的作用。然而由于T形管长、短臂之间的角度与左右肝管和胆管间的生理角度相差较大,置入后,T形管管壁的硬度又不足以支撑住所承受的压力,易于形成胆道成角畸形,致使胆汁引流不畅,且因T形管留置时间较长,通常在6个月以上,所以还可能在成角畸形处因流变学的变化而产生胆泥沉积,从而加重堵塞,不利于患者康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支撑肝外胆道全程、防止胆道成角、利于胆汁引流的胆道双T型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由左右短臂、中臂和长臂组成,中臂垂直连接于左、右短臂之间,形成一个T字形三通管,长臂连接于中臂形成又一个T字形三通管,且长臂垂直于中臂与左右短臂所在的平面。
使用时,根据肝外胆道形状对双T型引流管进行修剪,左右短臂可分别置于左右肝管,将中臂置于肝外胆管,自胆管切开处将长臂引出体外。由于长、短臂之间有中臂的存在,经修剪拐弯角度基本与左右肝管和胆管间的生理角度相匹配,因此不会形成胆道成角畸形,能有效支撑肝外胆道全程,有利于胆汁的引流。患者康复后按常规取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支撑肝外胆道全程,防止胆道成角,利于胆汁引流,从而提高了肝门部胆管狭窄整形术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胆道双T型引流管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由左右短臂1、中臂2和长臂3组成,中臂2垂直连接于左、右短臂之间,形成一个T字形三通管,长臂3连接于中臂形成又一个T字形三通管,且长臂垂直于中臂与左右短臂所在的平面。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按常规采用乳胶材料制成,其左、右短臂1各长3cm,中臂2长6cm,其中,长臂3与短臂1之间的长度为3cm,长臂3长40cm,各臂的外径均为0.5cm,内径为0.3cm。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左右短臂1各长2.5cm,中臂2长7cm,其中,长臂3与短臂1之间的长度为3cm,长臂3长40cm,各臂外径均为0.6cm,内径为0.4cm。
本实用新型按需可制作成不同的规格型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78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