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柱塞式流量感应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07509.8 | 申请日: | 200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82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刘之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之兵 |
主分类号: | G01F1/05 | 分类号: | G01F1/05;G01F1/3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方洪 |
地址: | 401338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柱塞 流量 感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流量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柱塞式流量感应器。
背景技术
水流开关/流量控制器是用于电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空调器以及其他水系统的水循环控制、进出水控制、水加热控制、水泵开关控制、电磁阀通断控制或出水断电、出水通电控制等过程,当达到一定流量后将水流转换为开关式电信号的传感器件。普通的流量开关、流量控制器通过控制板与触片配合来响应流量信息,由于控制板周围间隙较大,当流量小时无反映,不仅灵敏度低(控制精度8-10升/分),而且误差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流量小时也能灵敏反应的柱塞式流量感应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柱塞式流量感应器,包括阀体,该阀体的两端设有接头,其关键在于:在所述阀体内装有空心柱塞,该柱塞的壁上开有导流孔,所述柱塞的内端由密封片封口,且密封片由阀体内的环形凸台限位;所述柱塞的外端从阀体一端的接头伸出,在柱塞上套装有弹簧,该弹簧的一端由环形凸台限位,弹簧的另一端由柱塞外端的台阶面限位。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初始状态时,密封片的边缘与阀体内的环形凸台贴合,将环形凸台的内孔密封,而柱塞的外端抵靠在流量开关的触片上,使流量开关关闭。当介质流动时,在阀体内环形凸台的两边产生压差,介质推动柱塞向阀体内运动,弹簧被压缩,流量开关的触片首先回位,使流量开关开启,柱塞继续向阀体内运动,柱塞上的导流孔超过环形凸台,介质经导流孔进入阀体的阀腔向另一个接头的方向流动;当介质静止时,阀体内环形凸台两边的压力一致,柱塞在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下复位,使密封片紧压在环形凸台上,同时推动流量开关的触片,使流量开关关闭。
为了使介质流动均匀畅通,在所述柱塞的壁上开有2~4个按圆周均匀分布的导流孔,该导流孔为条孔,且导流孔的长度方向与柱塞的轴线方向一致。作为优选,所述密封片与柱塞为一体结构,在密封片的中心穿设有螺栓该螺栓由螺母锁紧,在螺栓上套装有两个垫片,这两个垫片分别贴靠在密封片的两面。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机械传动,能精确感应流体的流动,控制精度高(0.5-1升/分),误差小,故障低,使用寿命长,维修方便,并具有单向阀功能,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阀体1,该阀体1的两端设有接头2,接头2内加工有螺纹。在阀体1内的右端靠近接头处一体形成有环形凸台6,且阀体1内的右端安装空心柱塞3,该柱塞3的壁上开有2~4个按圆周均匀分布的导流孔4,该导流孔4为条孔,且导流孔4的长度方向与柱塞3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柱塞3的内端由密封片5封口,该密封片5与柱塞3为一体结构,且密封片5由环形凸台6的左侧面限位。在密封片5的中心从左往右穿设有螺栓8该螺栓8由螺母9锁紧,在螺栓8上套装有两个垫片10,这两个垫片10分别贴靠在密封片5的两面。所述柱塞3的外端从阀体1右端的接头2伸出,在柱塞3上套装有弹簧7,该弹簧7的一端由环形凸台6的右侧面限位,弹簧7的另一端由柱塞3外端的台阶面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初始状态时,密封片5的边缘与阀体1内的环形凸台6贴合,将环形凸台6的内孔密封,而柱塞3的外端抵靠在流量开关11的触片12上,使流量开关11关闭。当介质流动时,在阀体内环形凸台6的左右两边产生压差,介质推动柱塞3向阀体1内运动,弹簧7被压缩,流量开关11的触片12首先回位,使流量开关11开启,柱塞3继续向阀体1内运动,柱塞3上的导流孔4超过环形凸台6,介质经导流孔4进入阀体1的阀腔向左边接头的方向流动;当介质静止时,阀体内环形凸台6左右两边的压力一致,柱塞3在弹簧7回弹力的作用下复位,使密封片5紧压在环形凸台6上,同时推动流量开关11的触片12,使流量开关11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之兵,未经刘之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75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