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铸机扇形段上的自由辊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07090.6 | 申请日: | 2009-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93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标;张静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11/12 | 分类号: | B22D11/12;B22D11/124;B22D11/128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张爱云 |
| 地址: | 400013***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铸机 扇形 自由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工程技术领域,涉及连铸机扇形段,特别是一种连铸机扇形段上的自由辊结构。
背景技术
铸坯被拉出结晶器下口时,仅在表面凝结一层很薄的坯壳,继续进入扇形段区域二次冷却凝固和顺利拉坯。扇形段辊子直接与铸坯表面接触,具有高温、重载、工况恶劣等特点,因而对轴承和辊子冷却效果有很高的要求。
传统的扇形段自由辊装配结构中,见图1和图2:辊身8套装在辊子芯轴7外面,芯轴7两端伸入轴承5中,而轴承5安装在轴承座6内,轴承座6固定在扇形段框架上,轴承座端盖1通过长螺栓与轴承座6联结,端盖内安装有旋转接头9与辊子芯轴7的端部连接,锁紧螺母套2旋接在芯轴7端部用于芯轴定位,螺母套水密封环3和油密封圈4安装在锁紧螺母套2外圈上,阻止冷却水进入轴承5。
冷却水对轴承和辊子进行冷却时,是通过一端旋转接头9进入辊子内部的,然后从辊子另一端的旋转接头9流出。每一根辊子其两端都各装配有一个旋转接头9。一般一个扇形段有上下七对辊子,其中六对是自由辊,这样,每一个扇形段自由辊冷却需要二十四个旋转接头,而一台板坯连铸机有十几个扇形段,这样就需要三百多个旋转接头。
从现场使用情况来看,扇形段工况恶劣,旋转接头容易坏。另外,在严寒地区冬季,当停产期间气温低下时,旋转接头容易冻裂。特别是国产旋转接头,由于材料、制造工艺等因素,导致使用寿命往往很短,而国外旋转接头虽然寿命长些,但价格昂贵,由于旋转接头数量较多,对钢厂生产备件压力很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旋转接头的扇形段自由辊结构,解决了以往扇形段自由辊水冷必须依靠旋转接头进出水,降低了设备制造维护成本,保证了设备冷却水路的可靠性,利于设备的检修和维护。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轴承座端盖、水冷旋转密封圈、锁紧螺母套、螺母套水密封环、油密封圈、轴承、轴承座、辊子芯轴和辊身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座端盖内孔安装有水冷旋转密封圈,所述水冷旋转密封圈与辊子芯轴的端口密封。
所述的辊子芯轴端头直接伸入轴承座端盖内的水冷旋转密封圈里头。
在所述的轴承座端盖内部采用至少两道水冷旋转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辊子装配,冷却水通过扇形段自由辊一端轴承座前边的端盖孔直接进入辊子内部,再从另一端轴承座的端盖孔流出,从而将辊子表面的铸坯热量带走,达到冷却辊子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只需在轴承座端盖内部提供两道及以上的水冷旋转密封圈,保证了扇形段自由辊冷却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极大地降低了设备成本和维护费用,节约了设备检修时间。
本实用新型无需安装旋转接头,不漏水,而且设备简单、加工制造方便、维护容易,可以广泛应用在新建的连铸机和连铸机改造工程中。
附图说明
图1是目前常用扇形段自由辊装配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件号1是轴承座端盖、件号2是锁紧螺母套、件号3是螺母套水密封环、件号4是油密封圈、件号5是轴承、件号6是轴承座、件号7是辊子芯轴、件号8是辊身、件号9是旋转接头、件号10是水冷旋转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3和4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作进一步说明:
辊身8套装在辊子芯轴7外面,芯轴7两端轴脖子伸入轴承5中,而轴承5安装在轴承座6内,轴承座6固定在扇形段框架上,轴承座端盖1通过长螺栓与轴承座6联结,端盖内孔安装有两道水冷旋转密封圈10与辊子芯轴7的端口密封,锁紧螺母套2旋接在芯轴7轴脖子端部用于芯轴定位,螺母套水密封环3和油密封圈4安装在锁紧螺母套2外圈上,阻止冷却水进入轴承5。轴承座端盖1上有排水孔和排油孔。
辊子的冷却实施过程:在辊子的一端,外部冷却水经扇形段机上配管从轴承座6底部孔接进来,再进入轴承座端盖1内,流入辊子芯轴7端口内部,通过芯轴对辊子冷却后,从另一端轴承端盖经轴承座底孔流出,最后通过扇形段机上配管流走。在此过程中,通过两道水冷旋转密封圈10来保证轴承座端盖不漏水,如果还有少许渗透进来的水,可以通过端盖上的排水孔将水排出去。此外,从油密封圈渗透出来的油脂也可以通过端盖上的排油孔排除去。
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应用在新建的连铸机和连铸机改造工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70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