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轿车背门分装夹具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06569.8 | 申请日: | 200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5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孟云;温家林;韦小波;周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2 | 分类号: | B25B11/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轿车 分装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轿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轿车背门分装夹具。
背景技术
目前,轿车背门普遍采用背门框加玻璃组成。由钣金件、焊接件组成的背门框与车体已装配好,总装装配只需要装配玻璃及其他零部件。玻璃直接粘接在背门框上。
也有部分轿车背门不用背门框焊接总成,只有玻璃及零部件组成。总装装配时通过背门铰链将背门玻璃与车体连接起来。并装配其他零部件。
对于轿车背门不用背门框焊接总成,只有玻璃及零部件组成的,装配过程比较复杂,背门间隙调整困难,为了保证装配质量、生产节拍,提高装配效率,需利用分装夹具来保证其装配。固只有增加专用夹具来保证装配质量,提高装配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轿车背门分装夹具,它能够将背门铰链精确的定位,保证背门铰链与背门玻璃的相对位置,便于零部件的装配,且能保证装配质量,提高装配效率,适用于只有玻璃及零部件组成的轿车背门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轿车背门分装夹具,包括定位连接在矩形底板上的玻璃定位装置和铰链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玻璃定位装置,包括定位连接在矩形底板后边中部的辅助支撑块、对称地布置在辅助支撑块左右且定位连接在矩形底板后边的两个第一玻璃限位桩、对称地定位连接在矩形底板左右两边的两个第二玻璃限位桩、对称地定位连接在矩形底板前边的两个辅助限位块;
所述铰链定位装置,包括对称地定位连接在矩形底板后边且位于两个第一玻璃限位桩外侧的两个铰链定位销支撑座、分别与两个铰链定位销支撑座垂直配合连接的两个铰链定位销。
所述的一种轿车背门分装夹具,其所述的两个第一玻璃限位桩的中心为第一圆柱销,第一圆柱销的上部配合有非金属材料的销套,销套的顶端倒角。
所述的一种轿车背门分装夹具,其所述的两个第二玻璃限位桩的中心为第二圆柱销,第二圆柱销的上部配合有非金属材料的阶梯轴套,阶梯轴套的上部直径小于下部直径,阶梯轴套能绕第二圆柱销旋转。
所述的一种轿车背门分装夹具,其所述的两个辅助限位块的上部为非金属材料的斜面块,下部为固定支座,该固定支座与矩形底板上的弧形孔配合,便于进行微调。
所述的一种轿车背门分装夹具,在所述的矩形底板的四个角部下面分别设有支撑柱。
本夹具设计是基于产品的三维数据,以背门玻璃和背门铰链的装配关系来确定定位方式的。设计意图是先将背门玻璃定位,后以背门玻璃表面和铰链定位销为基准,来定位铰链,确保背门铰链和背门玻璃的相对位置关系。
装配过程是先将背门玻璃9放置于夹具上,将其定位,接着装配背门铰链。装配背门铰链时,需借助背门玻璃的外表面和夹具中的铰链定位部分将其定位,后直接装配。最后,装配背门玻璃上的其他零部件。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能可靠地保证铰链与背门玻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定位精度较高;在装配过程中,将背门铰链与背门玻璃固定,在其他零部件质量保证的情况下,只需微调甚至是不调整背门玻璃与车体的周边间隙;由于将背门玻璃与铰链固定为一体,调整时只需考虑车体与铰链(或背门玻璃)两者,这样,不仅可以满足装配质量要求,而且还可以提高装配效率。
若不采用夹具,背门间隙调整时,首先,背门玻璃、背门铰链、车体三者之间都存在相对运动;其次,背门玻璃与车体固定、紧固时,背门玻璃必须开启,而调整,观察背门玻璃与车体周边间隙时,背门玻璃必须关闭。即使间隙调整好后,固定的时候,又开启背门,可能使间隙变化。使的背门间隙的调整复杂、困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玻璃限位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二玻璃限位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辅助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背门玻璃放置在本实用新型上的示意图。
图6是安装背门铰链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见图1,一种轿车背门分装夹具包括:定位连接在矩形底板7上的玻璃定位装置和铰链定位装置,在矩形底板的四个角部下面分别设有支撑柱8;
玻璃定位装置包括:定位连接在矩形底板7后边中部的辅助支撑块4、对称地布置在辅助支撑块左右且定位连接在矩形底板后边的两个第一玻璃限位桩1、对称地定位连接在矩形底板左右两边的两个第二玻璃限位桩2、对称地定位连接在矩形底板前边的两个辅助限位块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65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