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伤口冲洗废液引流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06442.6 | 申请日: | 2009-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2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陈锦;叶锦;曾登芬;匡桂英;蒋小娟;杨文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61G9/00 | 分类号: | A61G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 地址: | 40004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伤口 冲洗 废液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充气式伤口冲洗废液的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伤口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当创面污染或坏死组织增多,会使伤口停滞在清创期(或炎症期)导致伤口愈合延迟。伤口冲洗是伤口处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去除伤口分泌物、减少细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超声清创冲洗可减少创面中的异物和细菌,降低伤口的感染率,同时便于清楚辩视和评估伤口性质。
超声清创冲洗须保证一定的冲洗压力并能达到干净彻底的冲洗效果,因此,冲洗时必然会使用至少500ml左右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废液的收集引流成为困绕临床护理操作的实际问题。
现有技术中缺乏专门用于伤口冲洗废液引流的引流装置,以往临床上进行伤口冲洗时,一般是将收集盘放于冲洗部位下,如若患者卧躺,因收集盘材质坚硬,将收集盘塞与患者身下时,容易造成身体不适,同时,现有结构的收集盘缺少出水结构,因收集盘的容量有限常常导致冲洗废液直接流溢污染床单被服,并引致地面积水,使治疗环境难以达到无菌操作的要求。遇到慢性难愈伤口进行超声清创冲洗时因冲洗排水量大而无法一次完成冲洗,需要中途中断,影响治疗的连续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舒适度好的新型伤口冲洗废液引流器,同时在接收冲洗废液的同时进行排空,避免床单被服的污染并保证治疗的连续。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伤口冲洗废液引流器,包括敞口容器,所述敞口容器上端与敞口边沿对应设置有一环充气圈,所述充气圈设置充气嘴,所述敞口容器壁下方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贯穿敞口容器壁并与敞口容器的液体收集腔连通,排液口外端密封连接有导液管。
进一步,所述敞口容器为长圆形的平底托盘结构,敞口容器的一长边内凹;
进一步,还包括可充气的托枕,所述托枕水平设置于敞口容器内;
进一步,所述托枕设置充气嘴,托枕与敞口容器以可拆卸方式连接;
进一步,所述托枕与充气圈制成一体,托枕的充气腔与充气圈的充气腔连通;
进一步,所述充气圈与托枕均由塑料或橡胶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伤口冲洗废液引流器,包括敞口容器,所述敞口容器上端与敞口边沿对应设置有一环充气圈,所述充气圈设置充气嘴,所述敞口容器壁下方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贯穿敞口容器壁并与敞口容器的液体收集腔连通,排液口外端密封连接有导液管;使用时,患者卧躺,对充气圈进行充气使之膨胀,再将敞口容器塞于患者待冲洗的伤口下方即可,冲洗时废液从敞口流入容器内,再从排液口经导液管流入排水管道,避免冲洗废液的流溢造成被单污染,同时保障冲洗治疗的连续性,而充气圈结构让患者身体感觉更舒适,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施容易,引流效果好,适合大范围推广与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向视图;
图3为图1沿B-B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A向视图;图3为图1沿B-B向剖视图;1-充气嘴,2-敞口容器,3-排液口,4-导液管,5-腰形结构,6-托枕,7-充气圈,8-充气嘴。
如图所示:
本实施例的新型伤口冲洗废液引流器包括敞口容器2,敞口容器2的敞口边沿上对应设置有一环充气圈7,充气圈7设有充气嘴1,敞口容器壁下方设有排液口3,排液口3贯穿敞口容器侧壁并与敞口容器的液体收集腔连通,排液口外端密封连接有导液管4,使用时,患者卧躺,对充气圈充气使之膨胀,再将敞口容器置于患者待冲洗伤口下方即可,冲洗废液进入敞口容器后,从导液管排出,避免冲洗废液流溢污染床单被服,充气圈因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患者身体接触时不会感觉不适,待伤口冲洗完毕,再将充气圈的气体抽出,便于清洗及存放,使用方便。本实施例中,充气圈卡于敞口容器的边沿上,可通过铆钉或者倒刺结构进行固定,拆装方便。
作为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中,敞口容器2为长圆形的平底托盘结构,便于将容器放置于患者身体下方同时摆放平稳,敞口容器的一长边内凹形成腰形结构5,让充气圈与患者身体的贴合更紧密。
作为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充气嘴8的可充气的托枕6,托枕6水平设置于容器内并远离排液口,用于对患者手足部位进行冲洗时,可将患者的手足托于托枕6上,省力的同时将伤口部位腾空便于冲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64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体工学波浪型脊椎摇摆理疗床
- 下一篇:手术转移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