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防止电磁波的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04828.3 | 申请日: | 2009-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67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锺志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48 | 分类号: | H01R13/648;H01R12/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5 | 代理人: | 林才桂 |
地址: | 215129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防止 电磁波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可防止电磁波干扰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一种以电气方式连接电线、电路板和其他电路元件的连接装置。因此,广泛地运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例如笔记本型电脑、手机以及个人数位助理器(PDA)等。
一般的连接器焊固于电路板上,利用其连接端子与电路板上经电路布局的接触端接触,以形成电气连接,然而在某些运用上,连接器作为固定另一电路元件,例如固定软性排线的用途。因此,连接器介于软性排线及印刷电路板之间,作为电气信号的转接。
传统固定软性排线的连接器的结构,其利用盖体下压时会顶抵到导电端子的一端,并使此导电端子的另一端顺势向下压合于软性排线上,如此使得导电端子的勾体部可挟持固定软性排线,并确保该导电端子与软性排线的接触导通。
然而,此种连接器由于没有设置其他的辅助结构来减少电磁波的干扰,所以连接器中所传递的电气信号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导致噪声过大,进而影响电气信号的传递,导致产生客户投诉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电磁波的连接器,其利用在绝缘本体外侧覆盖一导电壳体,使软性传输单元上通过导电壳体接地,从而达到防止外界电磁波干扰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防止电磁波的连接器,其包括:
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开口、数个端子插槽及一容置空间,该开口位于该绝缘本体前端,该容置空间位于该绝缘本体后端,该些端子插槽连通该开口与该容置空间;
数个导电端子,安装于该些端子插槽中;
一盖体,枢设于该绝缘本体上相对于该开口的另一侧的该容置空间内,其中该盖体设有一干涉部;以及
一导电壳体,覆盖于该绝缘本体上,其中该导电壳体设有一延伸臂,该延伸臂位于该绝缘本体的该容置空间中,且该盖体的该干涉部可干涉于该延伸臂。
该延伸臂的一端设有一接触段,该延伸臂的另一端设有一可与该盖体的该干涉部干涉的干涉段。
该延伸臂包含一干涉段、一接触段以及一卡扣段,且该卡扣段与该接触段位于该延伸臂的前半段,该干涉段位于该延伸臂的后半段。
该延伸臂邻近于该绝缘本体的上壁内侧。
该延伸臂邻近于该绝缘本体的上壁内侧。
更包括:
一软性传输单元,插入于该开口内,其中该软性传输单元面对于该绝缘本体的上壁内侧设有一导电部,该导电部用以与该延伸臂搭接,当向下扳动该盖体时,该干涉部可干涉于该延伸臂以使该延伸臂向下搭接于该导电部。
该软性传输单元的导体接点与该导电部分别位于该软性传输单元的上下两侧。
该软性传输单元的导体接点与该导电部皆位于该软性传输单元的上侧。
每一该些导电端子的一端具有一第一上臂部以及一第二下臂部,每一该些导电端子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三上臂部以及一第四下臂部。
该软性传输单元设有至少一缺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连接器,其在绝缘本体外侧覆盖一导电壳体,此导电壳体的一延伸臂延伸至绝缘本体的容置空间中,并且与软性传输单元上的导电部搭接,再通过此导电壳体的接地部接地,如此达到防止外界电磁波干扰的效果,以解决现有连接器容易受到外界电磁波干扰而导致客户投诉的问题。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尚未组合软性排线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合软性排线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连接器沿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连接器沿BB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导电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48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 下一篇:饮料容器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