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ED灯具的智能控制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04105.3 | 申请日: | 200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1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郑卫钧;付兴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博上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F21V23/00;G08C23/04;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22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灯具 智能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灯具,特别涉及是一种不用人工控制的并具有各种保护和节能功能的LED灯。
背景技术
现有的路灯控制器大多采用简单的控制方式,一种是:灯具通过电网供电,且由人工开关控制,当晚上没有车辆、人员经过时,照明路灯仍然100%点亮,造成浪费能源,而且这些灯没有保护电路,当电流或电压过大,或工作温度超过光源结温时会使光源寿命成倍缩短,容易提前失效损坏,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还给行人和行车安全造成影响,而且传统照明灯具的光源,如:白炽灯,高压钠灯,卤钨灯等,这些光源有较低的效率和大量的能源浪费,平均使用寿命不长,而且经常换,且均非常不环保;另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智能型控制,是通过在电源上设置,相应的传感器和控制器来控制电源的通断,从而控制灯具照明系统,其缺点主先是由于控制器和部分传感器内置于电源,受电源工作产生的温度和电磁干扰影响,容易造成电路工作的不稳定性,致使系统工作可靠性下降;同时由采用的传感器检测外部环境温度和光源等,当温度上升到MCU系统控制的零界点时,系统会发出控制信号,使光源进入半亮或关闭状态,会出现一会亮一会亮即所畏频闪等不良现象。
因此,如何将上述等缺点加以摒除,即为本案他作人所欲解决的技术困难点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更稳定,更节能的一种智能控制系统的一种LED照明灯具,使灯具可靠性大大增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LED灯,其包括
LED光源,其由复数个大功率LED灯珠组成;
MCU控制系统,所述MCU控制系统设有与感应器连接的感应控制器;
DC/DC驱动电源板,与所述MCU控制系统电连接;
AC/DC电源,与所述MCU控制系统电连接以提供电源,所述AC/DC电源为整个系统提供电源,与所述DC/DC驱动和LED光源连接同时和MCU控制系统板连接,为使LED灯具使用更安全,还包括多项保护电路,所述的保护电路有:过电压保护电路、过电流保护电路和防雷击保护电路;
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与所述MCU控制系统电连接以检测LED光源工作状态,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LED灯珠安装板上,并设置于LED灯珠的周边区域,以实时检测LED灯珠的工作温度,达到保护LED光源系统之目的;
光控传感器,与所述MCU控制系统电连接;
红外控制接口,与所述MCU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红外控制接口是与MCU控制系统相连接,通过外部专用红处发射器可随时调整LED灯具的工作状态;
在本智能控制电路中,MCU控制系统采集所述温度传感器、光控传感器和红外控制接口的信号,控制LED光源。
所述MCU系统控制为本实用新型之核心所在,在控制软件上进行了精简优化处理,采用连续采样模式,1毫秒钟采样5次,连续采样一分钟,对灯具系统外接传感器采样,并通过适当延时方式避免系统在受外界强电磁波等干扰而产生误动作而造成频闪等不良现象。
同时具有无人管理模式,在夜深道路人少车少时灯具自动降低功率保持道路基本照明,使之更节能。
一种灯具的LED灯泡配置结构,灯具内以多个LED置板将LED灯泡安置在灯座上,该LED置板由具有平面式的第一置板及斜向式的第二置板按顺序排列而成集聚的LED照明配置,借非对称及对称的照明排列结构,而可在同等用电量下,达到具有更广的照明范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不用人工管理控制;
2、让LED工作在温度安全环境中,延长了LED灯的使用寿命;
3、节约能源;
4、可随时调整工作模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LED灯具的智能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温度传感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红外接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LED灯具的智能控制电路的灯具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博上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博上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41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