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封闭式环氧树脂浇注的电流互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03157.9 | 申请日: | 200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28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滕元强;高云红;肖传喜;马玉洁;周尉;王传诗;施晨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泰克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38/28 | 分类号: | H01F38/28;H01F38/30;H01F27/29;G01R15/18 |
代理公司: | 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209 | 代理人: | 王东煜 |
地址: | 1162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闭式 环氧树脂 浇注 电流 互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电流互感器,具体涉及的是20KV全封闭式环氧树脂浇注的电流互感器。
背景技术
电气高压开关柜日趋采20KV开关柜,其诸多的优点,例如极大的增加了绝缘性能,体积小,维护量少,然而目前监测电流控制电流等同时需用多个电流数值,无奈只好采用多个电流互感器组合而成,这样的组合显然占地面积庞大,使用的设备就多,投资经费较多,平日的维护量也大,运营成本自然就高。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专业人士想方设法采取措施解决这一根本性问题。然而在试用的各种方法中存在着各自的缺点和问题,比如说方案复杂,使用的元器件较多,无形中造成安装、操作都较为费事,成本自然也高,权衡利弊,这些试用的方法都不适宜在实际电力系统中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电气开关柜使用的电流互感器存在上述诸多问题,而提供一种安装使用方便,没有维护量的全封闭式环氧树脂浇注的电流互感器。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全封闭式环氧树脂浇注的电流互感器,包括浇注体、铁芯、一次绕组、二次绕组和一次接线端;所述浇注体的下部设置有二次绕组接线端子盒,二次绕组的两端分别与二次绕组接线端子盒中的对应端子相连接。铁芯位于浇注体的中部,二次绕组缠绕在铁芯上,铁芯采用两个C形铁芯对接呈圆环型;浇注体的底端设置有安装底板;其结构特点是:
上述浇注体的顶部设有一次接线进端和一次接线出端,所述一次接线进、出端分别与一次绕组的两端对应固定连接,一次绕组穿设铁芯的中心孔。
上述浇注体、铁芯、一次绕组、二次绕组、一次接线进、出端和二次绕组接线端子盒浇注为一整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与公知的电流互感器的工作原理相雷同,其特点是:
本实用新型增加了层间绝缘厚度,使产品抗过电压能力增强。
采用一次绕组穿设铁芯并二次绕组,浇注成一体结构,大大提高绝缘强度,增强了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监测、计量的精度。优质的圆环型铁芯替代叠片铁芯,铁芯的空载损耗和空载电流均小,提高了产品的带负载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安全、环保,运行起来稳定可靠。
采用整体结构设计,体积小,重量轻,缩小了占地空间,日常无须维护,适宜24KV开关柜内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电流互感器不仅性能优异而且占地小,对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是新一代更新换代产品,它是控制和仪表显示的关键设备。
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合理、富有创意,性能稳定、运行可靠,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安装方便、操作简单、运营成本低,适宜互感器生产行业和电力部门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全封闭式环氧树脂浇注的电流互感器,包括浇注体3、铁芯8、一次绕组6、二次绕组7、一次接线进端4和一次接线出端5;所述浇注体3的下部设置有二次绕组接线端子盒2,二次绕组7的两端分别与二次绕组接线端子盒2中的对应端子相连接。铁芯8位于浇注体3的中部,二次绕组7缠绕在铁芯8上,铁芯8采用圆环型铁芯;浇注体3的底端设置有安装底板1;其结构特点是:
上述浇注体3的顶部设有一次接线进端4和一次接线出端5,所述一次接线进端4和一次接线出端5分别与一次绕组6的两端对应固定连接,一次绕组6穿设铁芯8的中心孔。
上述浇注体3、铁芯8、一次绕组6、二次绕组7、一次接线进端4和一次接线出端5和二次绕组接线端子盒2浇注为一整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泰克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大连泰克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31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新的LED封装导热散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