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式多点润滑泵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02717.9 | 申请日: | 2009-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2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蔡永林;潘和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永林;潘和清 |
主分类号: | F16N13/06 | 分类号: | F16N13/06;F16N13/22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张瑜生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多点 润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式多点润滑泵。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柱塞式多点润滑泵包括电机、减速机、偏心轴、柱塞机构、出油机构、储油筒等,出油机构由单向阀、安全阀等组成,减速机构一般由蜗轮蜗杆构成,电机与润滑泵壳体垂直(旁入)设置,其缺点是体积大,外型不美观,电机功率相对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外型美观、自动控制、节能环保的立式多点润滑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立式多点润滑泵,包括电机、减速机构、柱塞机构,出油机构、加油机构、电控机构、储油筒及其润滑泵壳体,减速机构设置在润滑泵壳体内,减速机构的输入端与电机的输出轴联动连接,柱塞机构包括柱塞,储油筒置于润滑泵壳体上方,电机置于润滑泵壳体下方,储油筒、润滑泵壳体和减速电机三者构成一个立式柱体,多个柱塞机构沿径向分布在润滑泵壳体的外壁上,每个柱塞机构均朝向润滑泵壳体的圆心,减速机构包括齿轮和偏心齿轮轴,偏心齿轮轴截面形状呈T型,由齿轮轴和位于齿轮轴下端并与齿轮轴偏心设置的齿轮盘组成,偏心齿轮轴通过其上的齿轮盘与齿轮啮合构成与电机的联动连接,齿轮轴上形成圆环形的压油桨,压油桨上设置有轴承,通过该轴承与与柱塞机构的柱塞构成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储油筒中设有弹性压油机构,弹性压油机构由压油盘、导向杆和弹簧构成,压油盘活动设置在储油筒内靠近润滑泵壳体一侧,导向杆沿储油筒的中心线设置在储油筒的中心并与压油盘呈垂直关系,导向杆的一端固定在储油筒的内壁上,另一端穿过压油盘的中心孔,弹簧套设在导向杆上并与压油盘构成弹性复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润滑泵壳体中设有低油位开关,低油位开关设置在压油盘的滑移路径上并与压油盘构成开启/关闭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加油机构由快速接头和滤油器构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出油机构中设有压力表及调压安全阀。
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设置为电控机构由线路板和控制面板构成。
本实用新型由于电机设置在润滑泵壳体的下方,并于储油筒一起构成一个整体柱形,因而具有结构紧凑、外型美观的优点。其次,偏心齿轮轴上设置有压油桨,使其合二为一,既可有效增强润滑泵泵体吸油效果,又可减少润滑泵零件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偏心齿轮轴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E-E剖视图。
图6是图5的K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是一种立式多点润滑泵,包括减速电机1、减速机构2、柱塞机构4,出油机构5、加油机构7、电控机构6、储油筒8及其润滑泵壳体9,储油筒8置于润滑泵壳体9上方,减速电机1置于润滑泵壳体9下方,储油筒8、润滑泵壳体9和减速电机1三者构成一个立式柱体,4个柱塞机构4沿径向分布在润滑泵壳体9的外壁上,每个柱塞机构4均朝向润滑泵壳体9的圆心,柱塞机构4包括柱塞12,减速机构2包括齿轮10和偏心齿轮轴3,偏心齿轮轴3截面形状呈T型,由齿轮轴31和位于齿轮轴下端并与齿轮轴偏心设置的齿轮盘32组成,偏心齿轮轴3通过其上的齿轮盘32与齿轮10啮合构成与减速电机1的联动连接,齿轮轴31上形成圆环形的压油桨,压油桨上设置有轴承11,通过该轴承11与与柱塞机构4的柱塞12构成传动连接。储油筒8中设有弹性压油机构,弹性压油机构由压油盘13、导向杆14和弹簧15构成,压油盘13活动设置在储油筒8内靠近润滑泵壳体9一侧,导向杆14沿储油筒8的中心线设置在储油筒8的中心并与压油盘13呈垂直关系,导向杆14的一端固定在储油筒8的内壁上,另一端穿过压油盘13的中心孔131,弹簧15套设在导向杆14上并与压油盘13构成弹性复位。润滑泵壳体9中设有低油位开关23,低油位开关23设置在压油盘13的滑移路径上并与压油盘13构成开启/关闭连接。加油机构7由快速接头21和滤油器22构成。出油机构5中设有压力表16及调压安全阀17。电控机构6由线路板19和控制面板20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永林;潘和清,未经蔡永林;潘和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27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载灯塔
- 下一篇:一种用于黄河抽沙固堤的漂浮输沙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