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嵌件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02170.2 | 申请日: | 200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6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刘生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生良 |
主分类号: | H02B1/26 | 分类号: | H02B1/26 |
代理公司: | 杭州宇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1 | 代理人: | 张宇娟 |
地址: | 314311 浙江省海盐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压配电系统中的嵌件冷挤压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结构进行改进的嵌件。
背景技术
在现有高压配电系统中与嵌件配合的附件常有多种款式。图1所示为一种常见的纵剖面呈U型的嵌件10和与该嵌件配合的T型附件20,嵌件10的底部设有供附件的杆件穿出的通孔11,附件的顶部设有挡块21,当附件的杆件22穿过通孔时,挡块抵靠在嵌件的内底壁。这种结构的嵌件与附件的配合的缺点是密封性不好,配合不稳固。
另外,图1所示的这种嵌件底部倒角部位的角度设计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是否能与配件密封圆滑过渡以及冷挤压制造过程中的金属流线分布。然而,现有这种嵌件倒角部位的设计又总是不能很好的起到与配件密封圆滑过渡,金属流线分布不合理,影响金属机械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嵌件,通过对其结构进行改进,以解决嵌件与配件不能密封配合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嵌件,包括呈圆柱型筒状的嵌件本体,嵌件本体底部设有通孔,附件的杆件经该通孔穿出,附件的挡块抵靠在嵌件的内底壁;所述通孔为台阶状,该台阶状通孔前部孔段的孔径大于后部孔段的孔径;前部孔段用于容纳附件的挡块,该前部孔段的孔径与所述挡块的宽度相匹配,前部孔段的深度与所述挡块的高度相匹配;后部孔段与杆件相匹配,杆件由后部孔段穿出。
进一步,所述嵌件底部的外侧壁沿水平方向向内凹进形成一个圆柱形凸台,该圆柱形凸台的上、下两个平面与嵌件侧壁的交界处分别设有第一倒圆角和第二倒圆角。该圆柱形凸台是由后部孔段起始位置处至嵌件底平面这一段的外侧壁内凹形成。所述第一倒圆角的半径为0.48mm,第二倒圆角的半径为0.68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在嵌件底部开设可容纳附件挡块的台阶状通孔,可使得附件与嵌件的配合更加密封、稳固;2、通过在嵌件底部设置圆柱型凸台,以及设计两个R0.48mm和R0.68mm倒圆角,能使得嵌件与配套附件进行更好的密封配合和圆滑过渡,使冷挤压工艺成型后的嵌件金属性能达到最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一种嵌件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嵌件实施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嵌件实施例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嵌件30整体呈圆柱型筒状,纵剖面呈U型,该圆柱型筒状嵌件的底部设有圆柱形台阶状通孔,其前部孔段31的孔径大于后部孔段32的孔径。前部孔段31能够完全容纳附件20的挡块21并与之紧密配合,其中,孔段31的孔径与挡块21的宽度相匹配,孔段31的深度与挡块21的高度相匹配;后部孔段32与杆件22相匹配,杆件22可由孔段32穿出。
在后部孔段32起始位置处至嵌件底平面这一段的外侧壁,沿水平方向向内凹进,形成一个圆柱形凸台33,在外形上呈大圆柱体底部设有小圆柱凸起,关键在于大小圆柱体在过渡时,既要考虑与配件的密封性能,又要考虑其圆滑的过渡,所以过渡圆角R的设计尤为重要。为使嵌件外侧底部与配件配合时能更好地进行密封配合且圆滑过渡,在圆柱形凸台33上、下两个平面与侧壁的交界处,分别设有第一倒圆角331和第二倒圆角332,第一倒圆角331的半径为0.48mm,第二倒圆角332的半径为0.68mm。本实施例的嵌件是由冷挤压工艺加工成型,为使加工成型的嵌件中金属性能更稳定、优良,本发明人经反复测算与实践,得到当嵌件底部该两个倒圆角的半径分别为0.48mm和0.68mm时,其与配合附件配合的密封性和圆滑过渡的效果优于现有技术。
图3为另一种实施例的嵌件剖视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的嵌件30底部设有单个倒圆角33,该倒圆角的半径为8.2mm。
虽然通过实施实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知道,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核心思想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嵌件结构还具有多种变形和变化,如:可以根据附件的尺寸来设计台阶孔的大小,以及将台阶孔的前部孔段的横截面设计成圆形、方形、多边形,本实用新型的申请文件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生良,未经刘生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21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缆剥皮器
- 下一篇:单相智能型交流配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