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强冷式余热正火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00419.6 | 申请日: | 200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58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虞安娒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广精工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28 | 分类号: | C21D1/28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吕晋英 |
地址: | 3253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冷式 余热 正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正火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强冷式余热正火机。
背景技术
目前,众所周知锻件生产与其后的热处理正火是分步进行的,即生产锻件后,需待锻件空冷后再进行热处理正火。锻件锻造后的温度在800℃以上,待锻件空冷到常温会使锻件表面产生较多的氧化皮层从而影响锻件表面质量,也不利于锻件后续生产,锻件冷却后需进行正火处理时还必须重新加热,重新加热又会产生新的锻件氧化皮层,不利于节能。
上述方案中,由于锻件需要冷却,其冷却的时间较长,增加了正火处理所耗费的时间,不利于批量处理,工作效率较低;而且锻造后的热能白白被冷却,使得正火处理时还需加热,浪费能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连续生产、节约能源的强冷式正火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强冷式余热正火机,包括有带式移动机构及驱动机构,所述的带式传动机构包括有工件移动带及设于工件移动带两端、并构成工件移动带循环往复移动的两组传动轮,其中的一组传动轮与驱动机构联动,所述的工件移动带上设有管道,该管道与工件移动带之间留有空间,管道的一端设有朝向管道内部空间设置的风机,另一端设有出风口,且管道上设有喷射冷却介质的喷雾机构及投放工件的投料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锻造后的锻件直接放置到带式移动机构的工件移动带上,由工件移动带两端的传动轮带动工件移动带作循环往复移动,管道上风机对风道内部进行吹风,锻件由工件移动带一端移动至另一端的同时由风机产生的风利对其进行强降温,为提高降温效率,在管道上设置了出风口,以此让锻件的热能不会聚集在管道内而影响降温速度,这样省略了冷却时间,提高了正火处理的效率,而且这样的降温方式使得利用了锻件余热,锻件在降温时其表面不会产生氧化皮层,提高了锻件表面质量;进行过强降温的锻件随工件移动带移动至喷雾机构时又由喷雾机构喷射冷却介质,使其完成正火处理,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一次将多个锻件进行正火热处理,而且连续性强。
其中,所述的喷雾机构包括有雾化喷头,该雾化喷头设于风机上,所述的出风口处设有与管道导通、且与管道呈垂直设置的出风管,所述的投料口靠近出风管设置,投料口处设有与管道铰接、并构成投料口开启或关闭的活动门。将雾化喷头设于风机上是由于风机所在处为锻件的出料端,待锻件强降温后才可实施对锻件的正火热处理,而且这样设置间接提高了锻件强降温的效率;出风管的设置保证了管道内热空气的排放;投料口处活动门的设置则是为了防止锻件降温时风力由投料口处流失而影响降温效率。所述与驱动机构联动的一组传动轮为链轮,另一组传动轮为从动转轮,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有驱动电机及变速箱,链轮与变速箱及变速箱与驱动电机之间分别通过链条联动。驱动机构的设置使正火机可连续循环使用,提高了正火处理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工件移动带及管道呈倾斜设置,且管道上设有风机的一端为高端,另一端为低端,工件移动带相对设置管道的一端设有支架,所述的驱动机构通过支架上设置的隔板承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工件移动带及管道倾斜设置是为了使风力处于风道的运行速度加快。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道位于设置风机的一端设有与支架连接的出料滑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料滑板的设置可方便对进行正火处理后的锻件的收集。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广精工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广精工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04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