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倒L型拦沙坎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00121.5 | 申请日: | 200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86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扈晓雯;徐建强;汤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8/02 | 分类号: | E02B8/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韩小燕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型拦沙坎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拦沙坎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倒L型拦沙坎结构。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水运交通工程。
背景技术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一般由大坝泄洪闸、发电厂房进水口、船闸输水系统进出水口等组成,由于其具有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等优点,近年来,随着我国西部工程的建设进程,越来越多的江河流域水利资源得到开发利用,如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河流,但这些河流不仅洪峰流量大、水流湍急,而且都属于多沙河流,如不能较好地解决泥沙问题,将直接影响到该类工程的开发建设和安全运行。
为做到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安全运行,特别避免泥沙对发电厂水轮机危害,保证发电厂房进水口的“门前清”以及泄洪闸的冲沙等问题,最常见的工程措施就是在进水口前沿设置拦沙坎。目前拦沙坎一般采用重力式或直立挡板式结构等,但在实践中发现,使用传统的拦沙坎结构设计原理发电厂房前沿泥沙淤积较为严重,厂房会较大量的沙泥进入,为了真正做到厂房“门前清”,不仅要将河流中的来沙拦住,还要将拦住的泥沙及时带走,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有必要研究一些有利有效的改进的拦沙坎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解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中大坝泄洪闸、发电厂房进水口、船闸输水系统进出水口等的进水口处泥沙堆积问题,且具有结构合理、受力清晰、施工速度快、拦沙效果好等优点的倒L型拦沙坎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倒L型拦沙坎结构,具有设置在船闸导航墙和大坝闸墩之间做基础用的混凝土底板,其特征是:在混凝土底板上部布置有倒L形状的拦沙坎,该拦沙坎一端与船闸导航墙连接,另一端与大坝闸墩连接。
所述拦沙坎与船闸导航墙之间的夹角45°≤α<90°。
所述拦沙坎与混凝土底板之间设有锚筋。
所述锚筋直径为28mm,锚筋之间的间距为5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结构根据水利水电枢纽引水隧洞进水口、发电厂房进水口、大坝泄洪闸孔前沿、船闸输水系统进出水口的拦沙要求,采用倒L形状的拦沙坎结构,具有拦沙效果好、施工工艺简单、结构受力清晰等优点,尤其是在初期运行泥沙紊乱、水位经常发生变化时段,大量泥沙被L型坎拦在了坎外顺流而下,有效地防止了泥沙的堆积。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中,主要包括了大坝泄洪闸8、发电厂房进水口7和船闸6等,大坝泄洪闸8、发电厂房进水口7、船闸6前沿并列布置在同一条直线上,船闸6一侧紧靠岸边,由于河水中含有大量泥沙,为保证发电厂房进水口的“门前清”以及大坝泄洪闸的冲沙等问题,一般需要在发电厂房进水口7的上游设置拦沙坎,将上游河水中的来沙拦住,通过大坝泄洪闸8的泄洪孔导向下游,以防止泥沙流入发电厂房进水口7,影响发电机正常工作。
本例提供一种倒L型拦沙坎1结构,实施时,首先在船闸6的船闸导航墙4和大坝泄洪闸8的大坝闸墩5之间设置混凝土底板2,将其做为基础结构,并在混凝土底板2上每隔50cm预留Φ28mm的锚筋3,然后在锚筋3位置浇筑拦沙坎1,拦沙坎一端与船闸导航墙4连接,另一端与大坝闸墩5连接,其中拦沙坎1与船闸导航墙4之间的内夹角α为45°。
如图2所示,本例所述的拦沙坎1为混凝土墙体结构,其顶端具有混凝土上檐,上檐与墙体形成倒L形,上檐朝来水方向弯90°。
施工完成后拦沙坎1便可以有效拦住上游来沙,并且泥沙会顺着其上檐导入大坝泄洪孔顺流而下,有效防止泥沙的堆积,做到真正的厂房“门前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01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