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楼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99219.3 | 申请日: | 200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4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沈黎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1/02 | 分类号: | E04F11/02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纪元;赵卫康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楼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物装修工程技术、建筑安装工程、园林景观、家具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楼梯结构。
背景技术
楼梯走廊或两层楼梯相接处的楼梯平台处常常会有积水或渗水的现象,特别是在阴雨天气,这种现象最为常见。
当楼梯走廊或楼梯平台有积水的时候,积水就会渗入走廊或楼梯平台的内部,由于走廊或楼梯平台的底部是一个平面,所以当积水到达走廊或楼梯平台的底部的时候,积水不会聚集于一点,而是向周边漫延,从而使得走廊或楼梯平台的底部对积水的吸附力大于积水本身的重力,使得积水不易从走廊或楼梯平台的底部掉落而长时间积留于走廊或楼梯平台的底部,由于积水中往往带有腐蚀性物质,如雨中常带有硫化物等酸性腐蚀物,久而久之使得渗水处的走廊或楼梯平台的底部易被积水腐蚀,从而影响被腐蚀地及周边地区的美观度,也大大影响被腐蚀地及周边地区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排除走廊或楼梯平台积水的楼梯结构,它能有效防止积水处由于渗水而被腐蚀。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楼梯结构,包括楼梯主体、防护栏,所述楼梯主体与走廊或楼梯平台固定连接,楼梯主体的下方与走廊或楼梯平台相接且靠近防护栏处设有一个滴水角,所述滴水角为设置于楼梯主体的下方与走廊或楼梯平台相接且靠近防护栏处的一个凸起。滴水角的设置使得当积水到达走廊或楼梯平台底部的时候,由于积水自身重力的作用,使得这些积水会向滴水角聚集,由于滴水角为一个凸起,因此滴水角的底部面积相对于走廊或楼梯平台的底部面积很小,所以滴水角底部对积水的吸附力也相对很小,从而使得积水到达滴水角底部后由于积水自身重力轻易地超过滴水角底部对积水的吸附力而从滴水角掉落,即有效地排除了走廊或楼梯平台上的积水,使得走廊或楼梯平台底部不被积水腐蚀。
作为优选,所述滴水角呈倒尖锥状。如此设置是尽可能地缩小滴水角底部的面积,从而尽可能地降低滴水角底部对积水的吸附力,使得积水易从滴水角上掉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滴水角的设置,使得积水不会长时间积留于走廊或楼梯平台的底部,从而有效地保护了渗水的走廊或楼梯平台,使其不被腐蚀;
2、由于滴水角呈倒尖锥状,使得积水能够更快地从滴水角掉落,有效地对积水进行排除。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立体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立体示意图。
图中,1、走廊,2、楼梯主体,3、滴水角,4、防护栏,5、楼梯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一种楼梯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楼梯主体2、防护栏4,所述楼梯主体2与走廊1固定连接,楼梯主体2的下方与走廊1相接且靠近防护栏4处设有滴水角3,所述滴水角3为设置于楼梯主体2的下方与走廊1相接且靠近防护栏4处的一个凸起。滴水角3的设置使得当积水到达走廊1的底部的时候,由于积水自身重力的作用,使得这些积水会向滴水角3聚集,由于滴水角3为一个凸起,因此滴水角3的底部面积相对于走廊1的底部面积很小,所以滴水角3底部对积水的吸附力也相对很小,从而使得积水到达滴水角3底部后由于积水自身重力轻易地超过滴水角3底部对积水的吸附力而从滴水角3掉落,即有效地排除了走廊1上的积水,使得走廊1的底部不被积水腐蚀。
滴水角3呈倒尖锥状。如此设置是尽可能地缩小滴水角3底部的面积,从而尽可能地降低滴水角3底部对积水的吸附力,使得积水易从滴水角3上掉落。
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一种楼梯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楼梯主体2、防护栏4,所述楼梯主体2与楼梯平台5固定连接,楼梯主体2的下方与楼梯平台5相接且靠近防护栏4处设有滴水角3,所述滴水角3为设置于楼梯主体2的下方与楼梯平台5相接且靠近防护栏4处的一个凸起。滴水角3的设置使得当积水到达楼梯平台5的底部的时候,由于积水自身重力的作用,使得这些积水会向滴水角3聚集,由于滴水角3为一个凸起,因此滴水角3的底部面积相对于楼梯平台5的底部面积很小,所以滴水角3底部对积水的吸附力也相对很小,从而使得积水到达滴水角3底部后由于积水自身重力轻易地超过滴水角3底部对积水的吸附力而从滴水角3掉落,即有效地排除了楼梯平台5上的积水,使得楼梯平台5的底部不被积水腐蚀。
滴水角3呈倒尖锥状。如此设置是尽可能地缩小滴水角3底部的面积,从而尽可能地降低滴水角3底部对积水的吸附力,使得积水易从滴水角3上掉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华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92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