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手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198693.4 | 申请日: | 2009-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75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 发明(设计)人: | 杨宜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鑫亚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G1/12 | 分类号: | G05G1/12 |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应圣义 |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手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脉冲发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手轮。
背景技术
电子手轮也称为手摇脉冲发生器,用于数控机床、印刷机械等的零位补正和信号分割。现有电子手轮通常包括主体、可转动地设置在主体上的转轴、设置在转轴上且与转轴一起旋转的齿轮、手轮盖和光栅盘、线路板以及发射管。光栅盘具有缝隙,通过旋转手轮盖来使齿轮和光栅盘转动,线路板间断地接收穿过光栅盘缝隙的光电信号并进行电路处理,从而实现机械运动物理向量向数字量转换。
电子手轮是一种精密的电子产品,转轴、齿轮、手轮盖以及光栅盘的同心度以及这些零件的端面跳动度都对电子手轮的编码器的精度有重大影响,因此电子手轮对这些同心度和端面跳动度要求都很到。现有的电子手轮为了确保这些同心度和端面跳动度,通常采用较为复杂的结构,这不但提高了加工制造成本,而且增加了装配难度降低装配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具有高装配效率的电子手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子手轮,包括主体、通过轴承安装在主体上的转轴、安装在转轴上并且可随转轴一起相对主体转动的齿轮和手轮盖,齿轮具有与齿轮同心且与转轴的外圆面相适配的定位孔。只需加工时确定好齿轮定位孔的位置,通过定位孔与转轴的外圆面相配合,便能确保齿轮与转轴同心,提高了装配效率和装配精度并且简化了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手轮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图1中的手轮盖4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齿轮3剖视图;
图4为图1中的转轴2剖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手轮包括主体1、转轴2、齿轮3和手轮盖4。转轴2通过轴承5安装在主体1的中部,可相对主体1旋转。参见图2至图4,转轴2、齿轮3和手轮盖4上分别设置有螺纹22、32和42,齿轮3和手轮盖4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转轴2上,齿轮3位于主体1和手轮盖4之间。
参见图3,齿轮3具有位于中下部的定位孔31、在下端部的定位面33、在上端部的凸环34和上端面35,定位孔31和凸环34均与齿轮2同心,也即中心线相同,凸环34向齿轮上方凸出,定位面33和上端面35均垂直于齿轮3的中心线。齿轮3安装到转轴2上后,定位孔31的壁面与转轴2的外圆面21配合,确保了齿轮3与转轴2同心,提高了齿轮3与转轴2的同心度。齿轮3的定位面33抵靠在轴承5的内挡圈端面上,减小了齿轮的端面跳动。
参见图2,手轮盖4具有向内部凹进的圆环状凹槽41,凹槽41与手轮盖4同心,形状与位置均与齿轮3上的凸环34相适配。手轮盖4还具有垂直于手轮盖中心线的定位面43。当电子手轮完成装配后,齿轮3上的凸环34与手轮盖4上的凹槽41相配合,以确保齿轮3和手轮盖4同心。手轮盖4的定位面43抵靠在齿轮3的上端面35上,减小了齿轮3和手轮盖4的端面跳动。
本实用新型只需在加工单个零件时确定好零件上相关结构的形状、位置和大小,便能确保转轴、齿轮和手轮盖之间的同心度以及齿轮和手轮盖的端面跳动度,提高了装配效率和装配精度,并且简化了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鑫亚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无锡鑫亚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86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缠丝机的传动装置
- 下一篇:互感器防树脂渗漏胶条剖切胎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