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洗衣机连接水阀的自闭防脱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97324.3 | 申请日: | 200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59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宋声怡;余立;钱锋;侯宁;唐鹏;胡启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声怡;余立 |
主分类号: | D06F39/08 | 分类号: | D06F39/08;F16L15/04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翁霁明 |
地址: | 215008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洗衣机 连接 水阀 自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专用于洗衣机连接水阀的自闭防脱装置,具有防脱的自闭功能,属于一种洗衣机专用的水阀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洗衣机已是完全被普及,而无论是全自动洗衣机,还是半自动洗衣机,其输入水软管的结构大体是一致的,即软管一头连接是用弹簧卡环与洗衣机专用出口咀套接,另一头则插入洗衣机滚洞内送水。但这样的装置有一个共同的技术难点,就是连接软管因洗衣机位置的移动或人为的用力过猛,导致软管卡环部分的脱落,从而使水龙头肆意喷溅,浪费并破坏环境。最明显的客户投诉案例是主人因放心全自动洗衣机的功能,在洗衣过程自行处理其他事情,而洗衣机因出水管没有固定好,因震动自行脱落,突然大量出水,水满金山,到处渗水,不仅破坏了自己的房子装修,还渗溢到下面的人家,引起赔偿。
以上案例说明,在软管出水口连接部位,存在明显的不完善之处。故针对此缺陷,各类技术方案作出了相应处置,但总的来看,主要是采取两条措施,第一是,增加卡环内的弹簧力,以使连接套置紧凑防脱;二是在卡环处加挂钩,与上部出水口相接,以防脱落。但仔细分析,上述案例仍存在明显不足,首先是弹簧力经反复使用,仍会松弛,另挂钩因是外板式的,并往往是单面的,有时形同虚没,起不到防脱作用,即使挂住,出水咀仍会渗水。因此会形成质量隐患,无法解决实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使产品更实用,更安全,更有效地防止因软管脱落引起的安全隐患的用于洗衣机连接水阀的自闭防脱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它包括有一设置在水阀出水管口上、且通过一软管套环连接有出水软管的出水咀,所述的出水咀的中间设置有一根底部顶压在软管套环底部顶面上的自闭管,该自闭管上通过一密封卡环固定有一密封圈,所述的密封圈的外径大于所述出水咀的出水口位内径。
所述的出水咀旋接在水阀的出水管口上;所述的密封圈通过所述的密封卡环固定在自闭管的上端管壁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结构简捷,使用可靠,安全实用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介绍;附图所示,本实用型主要包括有一设置在水阀出水管口11上、且通过一软管套环5连接有出水软管12的出水咀4,所述的出水咀4的中间设置有一根底部顶压在软管套环5底部面上的自闭管7,该自闭管7上通过一密封卡环9固定有一密封圈10,所述的密封圈10的外径大于所述出水咀4的出水口位13内径。
图中所示的出水咀4旋接在水阀的出水管口11上;所述的密封圈10通过所述的密封卡环9固定在自闭管7的上端管壁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闭原理是:当把手1把水阀(自来水龙头)打开后,进水咀3即将自来水送出,并经专用出水咀4,输入软管12至洗衣机滚筒内工作。此时自闭管7底部与软管套环5底部面6相碰,自闭管7下处于机开状态,自来水经过出水孔8导入软管口,形成输水功能。
而自闭管7上端没有密封圈10,密封圈10则套置在自闭管7的上端管壁上,并由密封圈卡环9挡住。当万一出水咀4与软管套环5脱落分离,此时水阀把手1仍呈自然打开状态,但因为水压的作用,软管套环5底部面6也随软管套环5脱落,故使自闭管7自然下落。此时自闭管密封圈10自然封住了专用出水咀4的出水口位13,而密封圈卡环9则挡住密封圈10,形成密封状态。从而阻断了专用出水咀4的放水功能。杜绝溢水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是,在传统套环的基本防脱功能的前提下,提供了自闭防脱装置,从而本质上杜绝了冒水隐患。使产品处于完全安全可靠的状态,使用户可真正放心离开使用的全自动洗衣功能。本实用新型由此可广泛地被采纳应用,与各类专类洗衣机龙头配套,达到安全可靠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声怡;余立,未经宋声怡;余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73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