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冶金转炉放散煤气余热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96766.6 | 申请日: | 200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32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周志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东方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2B1/18;C21C5/40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江助菊 |
地址: | 21409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冶金 转炉 放散 煤气 余热 回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冶炼煤气的回收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冶金转炉放散煤气的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转炉在吹炼时产生大量含有高浓度CO的煤气,其温度达1400-1600℃,煤气含量达到60-85%,经过降温、除尘后进入煤气柜,供生产使用。但是,转炉在前烧期和后烧期,CO含量较低,体积含量低于30%,持续时间约10min,这段时间内的煤气因CO含量达不到可回收条件,不能进煤气柜,通常通过切换阀进行排放。在排放过程中,为防止污染环境,在烟囱的末端对CO点燃,形成火炬,煤气燃烧时产生的大量热量也随烟气直接排入大气,这种方式既造成能源浪费,也不符合环保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转炉煤气含量低于30%不能进煤气柜时,对被放散的能量进行回收。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冶金转炉放散煤气余热回收系统,包括CO检测仪、三通阀、燃烧室、燃烧器、排放烟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放烟窗与燃烧室之间设置有余热回收锅炉。
所述余热回收锅炉为水管锅炉,其换热管采用光管、葫芦管或钉头管。
所述余热回收锅炉立式安装。
所述燃烧室内设置有膜式壁作为辐射换热面。
所述燃烧室外设置有鼓风机。
所述鼓风机变频控制。
所述烟窗顶部设置有防雨罩。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排放烟囱底部加装余热回收锅炉,利用煤气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软化水,充分回收了转炉煤气的热值,产生的饱和蒸汽可供生产生活用;由于余热回收锅炉立式安装,烟气流通顺畅,同时又可作为排放烟囱用,提高烟气排放高度,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中与现有技术相同的部分将参考现有技术。
如图1所示,经过除尘的煤气由煤气管道1输送过来,煤气管道1上装设CO在线检测仪2,根据检测仪2检测出的CO浓度,由三通阀3控制煤气的去向:当CO浓度大于30%时,煤气进入煤气柜4,当CO浓度低于30%时,煤气进入燃烧室7,由燃烧器6点燃,在燃烧室7进行燃烧。燃烧室7内设置有膜式壁作为辐射换热面,吸收CO燃烧的辐射热,同时降低燃烧室7炉墙温度。为保证CO充分燃烧,由鼓风机5向燃烧室7强制通入新鲜空气,鼓风机5变频控制。CO在燃烧室7内充分燃烧,燃烧后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回收锅炉8,所述余热回收锅炉8立式安装在排放烟窗9与燃烧室7之间,余热回收锅炉8为水管锅炉,其换热管为光管、葫芦管或钉头管。高温烟气在余热回收锅炉8内进行热交换后,烟气温度降到200℃左右,进入烟囱9排入大气,烟囱9的顶部设置防雨罩10。
实施例1:
一台40吨的转炉,在CO浓度低于30%时,由三通阀3切换进入燃烧室7,经过补风燃烧后产生高温烟气,产生烟气量48000Nm3/h,烟气温度1200℃。燃烧室7直径3.5m,高度5.5m,燃烧室7内设置有膜式壁作为辐射换热面,吸收CO燃烧的辐射热,同时降低燃烧室7炉墙温度。烟气经过燃烧室7辐射换热后进入余热回收锅炉8,余热回收锅炉8直径3.5m,高度12m。烟气经过余热回收锅炉8后温度降到200℃,经过排放烟囱9排入大气,同时产生0.6Mpa饱和蒸汽供生产生活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东方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东方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67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