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电池维护提醒功能的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96401.3 | 申请日: | 2009-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5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胡继红;陈文胜;盛专成;周湛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G01R31/36;G01R19/00 |
代理公司: | 金华科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3 | 代理人: | 黄飞 |
地址: | 32101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维护 提醒 功能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池充电装置,具体是一种带电池维护提醒功能的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自行车普遍使用的对铅酸蓄电池串联电池组进行充电的充电器一般采用恒定电流、恒定电压和小电流浮充的三阶段充电方式,这种充电器的充电模式存在一定矛盾,如果要保证电池充足、充饱,就容易导致析气、失水;要想不析气、失水,又易导致电池充不足、极板盐化。而如果电动车用户用现有的三阶段充电器随用随充,长期以往充电会造成蓄电池极板盐化和失水现象,缩短了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在寿命后期,还会导致部分电池组充电热失控而致变形、损坏。同时蓄电池充电很容易受气温的影响,传统的充电器如果在冬天可以充满电池,那夏天就容易过充;反之,夏天能充饱的充电器,冬天就欠充。所以需要充电器具备在不同温度下做出判断,选择不同充电模式功能。由于现有充电器只管充电,没有检测和提醒用户进行蓄电池维护的装置,不够科学合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具有充电检测与提醒功能、可适时地对蓄电池进行维护的带电池维护提醒功能的充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电池维护提醒功能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充电装置带有电压电流检测器与环境温度检测器,电压电流检测器经CPU控制器连接电池充电指示灯,环境温度检测器经CPU控制器连接环境温度指示灯,CPU控制器同时连接一维护告警指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装置根据蓄电池的充电特性,设置多阶段恒流、多阶段恒压的充电模式;并采用CPU控制器对各阶段的电流、电压、充电时间实行实时监测,根据检测数据确定下一步充电方式。
本充电器具备环境温度监测功能,根据环境温度选择合适的充电模式,自动调节充电电压、电流和充电时间。
本充电器根据充电的过程中监控的蓄电池电压、电流、充电时间,判断蓄电池是否需要保养,并通过维护告警指示装置及时提醒用户,同时充电器自动进入保护性充电模式。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流电压监控、环境温度监控及维护告警,既保证蓄电池充满电,又减少电池组的极板盐化和失水,保证电动车骑行的所需的储电水平,防止电池组充电失控,延长电池组的服役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带电池维护提醒功能的充电装置,交流电通过AC/DC变换器1对电池8充电,其特征在于:充电装置带有电压电流检测器2与环境温度检测器7,电压电流检测器2经CPU控制器3连接电池充电指示灯4,环境温度检测器7经CPU控制器3连接环境温度指示灯6,CPU控制器3同时连接一维护告警指示装置5。
本实用新型维护告警指示装置5可以是指示灯或蜂鸣提示等。
本实用新型根据蓄电池的充电特性,以析气电位为充电模式转换依据,设置多阶段充电模式;充电初期,由于电池接受电量的能力较强,采用大电流恒流充电,随着充电的进行,电池电压升高,当电池电压升高到一定值时,采用恒压的充电模式,让蓄电池组各节电池之间平衡一下,同时,减少电池处于高压充电的时间,减少析气。当电流下降到一定值时,电压继续放开,蓄电池继续恒流充电,电压到一定最高充电电压时,又保持恒压充电模式,检测电流和充电时间数值,确定转向哪一步,和确定转下一步的时间。高压脉冲浮充一段时间,驱除硫化,平衡各单格电池之间电压。最后转浮充。
本实用新型上述每个阶段均由电压电流检测器2对电流、电压、充电时间予以监测。如果检测出电池需要维护的信息,充电器通过维护告警指示装置5及时告戒用户电池应该保养了,同时进入保护性充电模式,避免蓄电池因过充导致过量失水、析气、硫化和热失控。保养后的电池将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环境温度检测,设置环境温度指示灯6,根据环境温度不同自动设置充电模式,自动调节充电电压、充电电流和充电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64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