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软连接的起背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96372.0 | 申请日: | 2009-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0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李路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路平 |
主分类号: | A61G7/16 | 分类号: | A61G7/16;A61G7/05;A61G7/005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黄美娟 |
地址: | 315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理床的起背机构,尤其是一种带软连接的起背机构。
背景技术
为了便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自理,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护理床。现有的护理床包括床架,所述的床架上从前向后依次设有背框、坐框、大腿框、小腿框;背框与床架铰接,坐框固定在床架上。做起背运动时,背框与坐框两平板之间形成一定角度,人体的髋部、腰部处于悬空状态,加大病人腰部受力,压迫人体血管,易造成静脉血栓,加重病人卧床疲劳感。并且背框直接铰接于床架上,造成起背动作时是一床表面沿长度方向发生收缩,如果人体仰卧在这种护理床上完成起背动作,人体背部与床表面发生相对运动,造成摩擦,人体会被床向脚的方向推移一段距离,使病人产生压迫感。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对人体的髋部、腰部缺少支撑、容易造成人体静脉血栓,起背时人体背部与床表面发生相对运动,造成摩擦,产生压迫感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静脉血栓,避免起背时人体背部与床表面发生相对运动,避免摩擦的带软连接的起背机构。
带软连接的起背机构,包括床架,所述的床架上从前向后依次设有背框、坐框;所述的背框的后端铰接一起背连杆,所述的起背连杆与所述的驱动机构连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背框和坐框之间设有一托持腰部的软连接片。
进一步,所述的软连接片包括设置于床架两侧的链条和架设于链条上的一系列软板,相邻软板之间有间隙。
进一步,所述的链条的链片的一端固定有销轴,另一端设置一滑槽,后一链片的销轴可滑动地穿设于前一链片的滑槽中。
进一步,所述的背框通过一双连杆机构与所述的床架连接,所述的双连杆机构包括长连杆和短连杆,所述的长连杆位于所述的短连杆前方,所述的连杆一端与所述的床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的背框铰接。
进一步,所述的驱动机构固定于所述的床架的后部,所述的驱动机构与一丝杆机构连接,所述的丝杆机构的前端与所述的起背连杆的后端铰接,所述的起背连杆和丝杆机构通过复合铰链与一定长杆铰接,所述的定长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的床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是:通过在背框和坐框之间设置软连接片,在做起背运动时,链条缩短且形成一个贴合人体的弧形,从而使软连接片形成一软性的弧形床面,可对人的臀部和髋部起到支撑作用,减少病人卧床疲劳,促进血液循环;落背运动时,链条随着背框的下移而逐渐伸展直至形成平面。
此外,起背连杆推动背框做起背动作时,背框由于受到双连杆机构的限制,由于长连杆与短连杆的运动轨迹不同,背框后端的运动轨迹呈一圆弧形,使得背框在升起的同时产生向后的位移,避免了摩擦,不会将人体向前推移,不会使病人产生压迫感,减少病人褥疮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设置在床架后部,由于动力传递距离长,通过设置定长杆传递动力,并避免起背连杆与丝杆机构在运动时出现死点。
本实用新型具有防止静脉血栓,避免起背时人体背部与床表面发生相对运动,避免摩擦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起背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落背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4为链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照图1-4
带软连接的起背机构,包括床架1,所述的床架1上从前向后依次设有背框2、坐框8、大腿框、小腿框;所述的背框2的后端铰接一起背连杆4,所述的起背连杆4与所述的驱动机构连动;所述的背框2和坐框8之间设有一托持腰部软连接片3。
所述的软连接片3包括设置于床架1两侧的链条31和架设于链条31上的一系列软板32,相邻软板32之间有间隙。
所述的链条31的链片311的一端固定有销轴312,另一端设置一滑槽313,后一链片的销轴可滑动地穿设于前一链片的滑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是:通过在背框2和坐框3之间设置软连接片,在做起背运动时,链条31缩短且形成一个贴合人体的弧形,从而使软连接片形成一软性的圆弧床面,可对人臀部和髋部起到支撑作用,减少病人卧床疲劳,促进血液循环;落背运动时,链条31随着背框2的下移而逐渐伸展直至形成平面。
实施例二
参照图1、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的背框2通过一双连杆机构与所述的床架1连接,所述的双连杆机构包括长连杆51和短连杆52,所述的长连杆51位于所述的短连杆52前方,所述的连杆一端与所述的床架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的背框2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路平,未经李路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63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