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排水箱涵及采用该排水箱涵的排水构筑物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195550.8 | 申请日: | 2009-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8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孙小兵;马兆荣;王晓村;廖泽球;杨旭明;郭程鹏;蔡贤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5/00 | 分类号: | E02B5/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谢伟;赵磊 |
| 地址: | 5106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箱 采用 排水 构筑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水箱涵及采用该排水箱涵的排水构筑物。
背景技术
在电厂中,需要进行取排水,在取排水时时常会用到排水箱涵用于解决取排水时与明渠的交叉过渡问题。
另一方面,在排水箱涵的设置过程中,又需要考虑到排水箱涵的排水口对当地原生态的冲刷破坏,需要考虑对排水口处的某个区域进行特别保护。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中,若要避开保护区域1,需要在排水箱涵5的排水口处设置专用的排水渠4,导致排水构筑物的成本上升,增加了投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排水箱涵及采用该排水箱涵的排水构筑物,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的避免对保护区域的影响,且减少了投资成本。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排水箱涵,包括箱涵的箱体,箱体内为排水通道,箱体的前端为进水端、后端为排水端;进水端的端面相对于箱体的纵向方向成倾斜角度。
采用该排水箱涵的排水构筑物的结构是:
一种排水构筑物,包括排水箱涵及排水明渠,箱涵的箱体内为排水通道,箱体的前端为进水端、后端为排水端;进水端的端面与排水明渠相通且相对于箱体的纵向方向成倾斜角度。
本实用新型中,箱体进水端的端面相对于箱体的纵向方向成倾斜角度,在设置箱涵时,该箱涵可成倾斜方向,从而可以避开某个保护区域,避免箱体排水端对保护区域的影响。
前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细化的技术方案可以是:
所述箱体排水端的端面相对于所述箱体纵向方向也成倾斜角度。
所述箱体的进水端与排水端互相平行,即箱体的纵向剖面为倾斜的平行四边形。
在所述排水端设有排水口,该排水口相对于所述箱体的排水端垂直。
在所述箱体的下方设有引水明渠,在引水明渠处设有支墩,所述箱体架设于支墩上。
在所述箱体内设有隔板,该隔板将所述箱体内的空间分为至少两个排水通道。将隔板设于箱体内,提高了箱体的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避免排水构筑物对保护区域的影响,且降低了构筑物的投资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传统排水构筑物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侧视图;
图4是排水箱涵的纵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保护区域,2、排水明渠,3、引水明渠,4、排水渠,5、箱涵,6、支墩,7、排水口,8、箱体,9、排水通道,10、隔板,11、进水端,12、排水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至图4所示,一种排水构筑物,包括排水箱涵5及排水明渠2,箱涵5的箱体8内为排水通道9,箱体8的前端为进水端11、后端为排水端12;进水端11的端面与排水明渠2相通且相对于箱体8的纵向方向成倾斜角度。
其中,所述箱体8排水端12的端面相对于所述箱体8纵向方向也成倾斜角度,在所述排水端12设有排水口7,该排水口7相对于所述箱体8的排水端12垂直;在所述箱体8的下方设有引水明渠3,在引水明渠3处设有支墩6,所述箱体8架设于支墩6上;在所述箱体8内设有隔板10,该隔板10将所述箱体8内的空间分为至少两个排水通道9。
本实施例中,由于箱体8进水端11的端面相对于箱体8的纵向方向成倾斜角度,在设置箱涵5时,箱涵5的进水端11与排水明渠2相通,该箱涵5纵向方向与排水明渠2之间可成倾斜角度,从而可以避开保护区域1,避免箱体8排水端12对保护区域1的影响,本实施例取消了箱涵5排水端12排水渠4(如图1所示)的设置,降低了排水构筑物的投资成本。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55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