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热开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95389.4 | 申请日: | 200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79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陈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锦华 |
主分类号: | F24H1/00 | 分类号: | F24H1/00;F24H9/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振安创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5 | 代理人: | 王爱群 |
地址: | 52831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热 开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电热开水器。
背景技术
在已有技术中,电热开水器包括储水箱,置于储水箱内的发热装置及其控制装置,储水箱设有进水口、出水口,进水口连接有电磁阀。该结构的开水器待储水箱内的水经发热装置加热至沸腾后,发热装置停止加热,人们通过开启出水口饮水,同时,为保证开水器有充足水源供给,储水箱内的沸水量下降,进水阀也会自动打开,冷水经进水口进入储水箱,并与储水箱内之沸水混和,发热装置重新加热。上述开水器存在以下缺陷:1、储水箱内沸水量下降的同时,进水阀自动打开,箱内的沸水与冷水混和,发热装置又重新加热,故此,人们从出水口饮用的水是冷水与热水混合,虽然水的渐度没有明显变化,喝下这些混合水,影响人们身体健康;2、将开水器储水箱的体积设置较大,其进水阀需人为打开,即储水箱沸水饮完后,再把进水阀打开,进行下一次加热。该开水器利用人去操作进水阀,虽然避免喝下混合水之缺陷,但是存在体积大、操作麻烦、适用性不广和不具备自动控制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降低成本、可避免饮用冷热混合水的自动控制电热开水器。
本实用新型用以下方式实现的:包括储水箱、发热装置及其控制装置,储水箱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水位感应的浮球,进水口连接电磁阀,其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设有微动开关的控制电路,以及带有拉杆的浮球,浮球的拉杆与储水箱外的控制装置内的拔位片相连接,拔位片对应驱动微动开关。
所述控制装置的浮球,相应的拉杆和对应的微动开关分为两组,其中控制电路的微动开关分为K1和K2。
所述控制电路是二相控制电路组成,由二相电源输入端,输入端分别连接有指示灯组Z1、Z2、继电器KA的主触头和上述微动开关K1上,继电器KA的主触头与指示灯Z3、电磁阀DF相接,微动开关K1连接有二组器件,一组器件是微动开关K2、继电器KA相接,别一组器件是温控器C和发热管R。
所述指示灯组Z1、Z2引出一电线连接发热管R的一端。
所述控制电路是三相控制电路组成,由三相输入端连接于接触器KM的主触头上,接触器KM的主触头输出端连接于发热管R1,三相输入端其中引出二个组连接端分别连接有指示灯组Z1、Z2、微动开关K1和继电器KA的主触头上,继电器KA的主触头与指示灯Z3、电磁阀DF和电阻R2相接,微动开关K1连接有二组器件,一组器件是微动开关K2、继电器KA相接,另一组器件是温控器C和接触器K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上述结构的开水器,在原有开水器基础上增设控制进水阀的微动开关、推压微动开关的拔位片、旋轴及其浮球装置,利用储水箱内之浮力使拔位片推压微动开关,即可实现对进水阀的自动控制,其结构简单和性能更为可靠;2、两浮球装置分设于储水箱的上、下空间,利要两浮球之间的距离控制进水阀动作,即储水箱内两浮球间距离是饮用开水的保证,故此,该结构的开水器,可避免饮到冷热混合水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打开状态剖视结构图。
图3是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4是另一个控制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包括储水箱1、发热装置3及其控制装置4,储水箱1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水位感应的浮球2,进水口连接电磁阀8,其所述控制装置4包括设有微动开关5的控制电路7,以及带有拉杆的浮球2,浮球2的拉杆与储水箱1外的控制装置4内的拔位片6相连接,拔位片6对应驱动微动开关5。
所述控制装置4的浮球2,相应的拉杆和对应的微动开关5分为两组,其中控制电路7的微动开关5分为K1和K2。
所述控制电路7是二相控制电路组成,由二相电源输入端,输入端分别连接有指示灯组Z1、Z2、继电器KA的主触头和上述微动开关K1上,继电器KA的主触头与指示灯Z3、电磁阀DF相接,微动开关K1连接有二组器件,一组器件是微动开关K2、继电器KA相接,别一组器件是温控器C和发热管R。
所述指示灯组Z1、Z2引出一电线连接发热管R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锦华,未经陈锦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53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粗炉丝型对开式高温炉
- 下一篇:多点燃烧火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