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喷烟式艾条熏灸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93788.7 | 申请日: | 200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96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黄澄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澄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A61M37/00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高科专利事务所 44103 | 代理人: | 黄河长 |
地址: | 515000 广东省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烟式艾条熏灸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灸疗仪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喷烟式艾条熏灸器。
背景技术
艾条熏灸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自然疗法,对多种疾病尤其是一些疑难病症具有确切的疗效。艾条熏灸是运用艾条在焚烧过程中产生的药性,随着艾火的热力直接渗透到深层组织,并通过毛细血管网、经络、神经、体液传到更广泛的部位,为人体所吸收,从而产生宣通气血、温通经络、活血逐痹、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以及防病保健等功效。
长期以来,艾条熏灸一直停留在手工操作的落后状态,即由操作者手持点燃的艾条在靠近患者穴位的附近位置进行熏烧,这种操作方式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1)、疗效不佳:艾条点燃使用所产生的烟气四溢,热药气无法聚集,大部分烟气走散而造成浪费,仅有少量的热药气能接触患部皮肤表层,且对皮肤的渗透力不强,故熏灸效果弱;(2)、操作麻烦,难于控制温度,如果艾条靠得过近容易使人感到灼痛,甚至烫伤灼伤患者皮肤,反之如果离得太远又更降低熏灸效果。
为了改善艾条熏灸的效果,人们也曾不断探索实践,例如有人设计了简易的筒状装置作为艾条熏灸筒;又例如,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1108527Y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烟火熏疗器,其筒体连接有气管,气管连接气球,用手按下气球时就会向筒体吹气,但该烟火熏疗器应用于艾条熏灸时又会出现新的问题:1、气球张开时筒内的艾气会回流抽到气管、气球内,使气管逐渐堵塞、气球内腔逐渐积垢;2、由于气球内的气体无法更新,无法吸收新鲜空气补充,所以由气球压向筒体的气体基本是艾气,而非新鲜空气,只能起到加压作用,不能对艾条产生助燃作用,艾条不能充分燃烧,使其药效不能充分释放;3、由于气球与筒体之间连接有一段弹性气管,所以手捏气球所产生的气压在传递到筒体内腔的途中需要经过弹性气管,而且在弹性气管中会损耗、降压、递减,当气压传递到筒体内腔时已经所剩无几,因此艾气压力仍然不高,渗透力不强,进而影响药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喷烟式艾条熏灸器,它的熏灸效果好,而且操作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喷烟式艾条熏灸器包括筒体和弹性气囊,其主要特点在于,弹性气囊固定安装在筒体上方;筒体下方设有底座,底座和筒体之间设有可拆卸连接结构,底座设有金属网;弹性气囊和筒体之间设有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的导通方向由弹性气囊内腔指向筒体内腔;弹性气囊的囊壁上还设有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的导通方向由弹性气囊外部指向弹性气囊的内腔。
较好的是,底座设有上下两层金属网,上下两层金属网之间的空间形成可以盛装药物的贮药腔。
更好的是,在底座的底端设有由软质弹性材料制成的环形唇边。
筒体的上端开口塞有密封塞子,所述第一单向阀安装在密封塞子中间。
所述弹性气囊可以为橡胶气球。
橡胶气球的下端紧密箍套着密封塞子外侧壁。
橡胶气球的下端紧密箍套着密封筒体上边沿。
底座的上半部分是瓷质材料制作的环形座,所述金属网水平安装在环形座中央。
筒体为金属筒体,金属筒体的外围设有隔热层。
底座和筒体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结构为螺纹旋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艾条放置在筒体内腔燃烧,使用者可根据需要适时按压弹性气囊,调节氧气的供给量,从而调节艾条的燃烧温度。当用手按弹性气囊时,第二单向阀自动关闭,第一单向阀自动打开,弹性气囊内的新鲜空气从弹性气囊的内腔冲向筒体内腔,使艾条得到助燃而充分燃烧,提高艾条药效和温度,另外还大幅度提高艾气压力,使艾气对皮肤具有更强渗透力,更能渗透患部深层组织,因此可大幅度提高熏灸效果。
2、当按压弹性气囊的手松开时,第一单向阀自动关闭,第二单向阀自动打开,弹性气囊从外界吸入新鲜空气;而第一单向阀的关闭可防止艾气回流到弹性气囊、气管,防止气管逐渐堵塞、弹性气囊内腔逐渐积垢。
3、烟气不会四散溢走,使热药气聚集向筒体下端开口并冲向皮肤,大部分烟气能接触患部皮肤,利用率高,避免浪费药气。
4、可以让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在双层金属网之间的贮药腔添加姜、蒜、药饼等辅助药料,以增强治疗作用。
5、安全性能高:燃烧的艾条放置在筒体内腔中,可避免接触烫伤皮肤;金属网可避免落下的热灰烫伤皮肤;金属筒体外围的隔热层也有防烫作用。
6、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操作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澄,未经黄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37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