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模具的进胶顶杆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93677.6 | 申请日: | 2009-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40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中;蓝英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大忠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B29C45/2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模具 进胶顶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装置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注塑模具的进胶顶杆。
背景技术
在注塑件11的注塑过程中,通常采用常规进胶的方式进胶,采用此种进胶方式进胶时,距离主流道较远的模穴进胶慢,注塑出来的注塑件11要么缺胶要么收缩较大,注塑出来的注塑件11为不良品。当加大注塑压力来解决缺胶或收缩大的问题时,那么较靠近主流道的模穴注塑出来的注塑件11又会产生较大的飞边。由于进胶柱13是在常规的进胶顶杆12的进胶柱空间内的注塑余料形成的,图1和2所示,如果把进胶柱13加大,那么进胶口的截面积也随之加大,如此就会造成进胶口的气纹面积较大,影响外观质量,同时也给进胶柱13的拆除增加了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的进胶顶杆,它有效缩小进胶口的截面积,相应的进胶口的气纹也小,注塑时进胶的速度更快,还有利于进胶柱的拆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注塑模具的进胶顶杆,包括进胶顶杆主体,进胶顶杆主体的上端部的一侧设置有能够与模具的型芯构成注塑流道的进胶柱空间,进胶顶杆主体上端的末端向进胶柱空间延伸出用于缩小进胶口的截面积的进胶口限制部。
所述进胶口限制部的下端部设置有缓坡面,缓坡面连接进胶口限制部的外侧面和进胶顶杆主体的侧面。
所述进胶口限制部的下端部的缓坡面为曲面或平面。
所述进胶口限制部的顶面与进胶顶杆主体平齐。
所述进胶口限制部的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
所述进胶顶杆主体的下端设置有直径大于进胶顶杆主体的直径的凸出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进胶顶杆主体,进胶顶杆主体的上端部的一侧设置有能够与模具的型芯构成注塑流道的进胶柱空间,进胶顶杆主体上端的末端向进胶柱空间延伸出用于缩小进胶口的截面积的进胶口限制部;本实用新型有效缩小进胶口的截面积,进胶口的截面积小,相应的进胶口的气纹也小,而且注塑时进胶的速度更快,还有利于进胶柱的拆除。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进胶顶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进胶顶杆的应用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进胶顶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进胶顶杆的应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注塑模具的进胶顶杆的实施方式如图3和4所示,包括进胶顶杆主体1,进胶顶杆主体1的上端部的一侧设置有进胶柱空间4,进胶顶杆主体1的进胶柱空间4与模具的型芯构成向模穴内提供塑胶流的注塑流道,在完成注塑后,残留在进胶柱空间4的余料形成进胶柱3,进胶顶杆主体1上端的末端向进胶柱空间4延伸出用于缩小进胶口的截面积的进胶口限制部2。
所述进胶口限制部2的下端部设置有缓坡面,缓坡面连接进胶口限制部2的外侧面和进胶顶杆主体1的侧面。
具体地,所述进胶口限制部2的下端部的缓坡面为曲面或平面。所述进胶口限制部2的顶面与进胶顶杆主体1平齐。更具体地,所述进胶口限制部2的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
所述进胶顶杆主体1的下端设置有直径大于进胶顶杆主体1的直径的凸出部5。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采用顶杆进胶注塑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改进,本实用新型通过巧妙的设计,在不改变其它结构设计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改良后进胶顶杆有效缩小进胶口的截面积,并带来以下优点:
1、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进胶顶杆进行注塑时进胶的速度更快。
2、本实用新型有效缩小进胶口的截面积,进胶口的截面积小,相应的进胶口的气纹也小。
3、进胶口截面积小有利于进胶柱3的拆除。
在注塑过程中,通常是在较远或是难进胶的模穴采用改进后的进胶顶杆方式进胶。相比之下采用常规进胶顶杆的模穴,其进胶柱3的容积较小,因此阻力大,改进后的进胶顶杆的进胶柱3容积大,所以阻力较小,其材料充满型腔的速度就快,以补偿走胶距离远的问题,最终达到模具所有模穴都达到平衡进胶的目的。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大忠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大忠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36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