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水安全插座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92808.9 | 申请日: | 200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04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杨家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家明 |
主分类号: | H01R13/52 | 分类号: | H01R13/52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07 | 代理人: | 章翠云 |
地址: | 31501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水 安全 插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器插座,具体的说是一种可全方位立体防水的安全电器插座。
背景技术:
插座一般安装在墙壁、地面或者是接线板上,目前市场上大部份插座均没有防水功能,一旦有水进入插座就容易发生短路,从而引发各种事故,特别是在浴室、厨房等用水频率较高的地方。为此人们开始研制防水插座,最常见的就是在插座上方安装一个防水盖,在不使用插座时将防水盖盖紧,在需要使用插座时打开防水盖,插入插头。这种结构一旦忘记将防水盖盖好就无法起到防水效果,且在插头与插座相连时也同样无法起到防水效果。中国专利局于2009年3月11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101383465A”的“一种防水插座”,它包括插座本体,在插座本体内腔底部开设有至少一对插脚孔,插座本体的下部设置有与插脚孔相对应的安置腔,每个安置腔中设置有插套件,每个插套件由接线端子和插套簧片构成,每个插套簧片位于相应插脚孔的下方;插座本体上还铰接有与设置在插座本体内腔沿口的防水圈相配合的防水盖;所述的防水圈通过注塑与插座本体设置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结构。这种结构也只是在插座上方设置防水盖,无法阻止水从插座侧边以及插座底部进入,不能起到全面防水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为人们提供一种无论是在插头未插入时,或是插头与插座相连时,还是插头在拔或插的过程中都能有效防水的插座,以满足人们日常所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防水安全插座包括底部的壳体、与壳体相固定的面板以及安装于两者之间的固定架和外盖,所述的固定架内嵌装有带导电端子的导电片,固定架的底部安装有与导电片相连的线卡,在外盖上开设有与导电端子相对的插孔,所述外盖的插孔上方设置有可将插孔封闭的防水盖,该防水盖与固定在外盖上的固定脚相铰接,在固定脚内安装有底部带滑柱弹簧的滑柱,该滑柱与防水盖的后端底部相抵,所述的面板上安装有可升降的滑盖,滑盖的两侧设置有推块,该推块活动伸入固定脚内,并与防水盖的后端相对,在滑盖的底部还设置有与之相扣合的阻尼门固定架,在滑盖与阻尼门固定架上均开设有与插孔相对的通孔,所述的阻尼门固定架上安装有可将通孔封闭的阻尼门,该阻尼门的后侧设置有阻尼门弹簧,在外盖上方设置有突起的锲块,该锲块的斜面与阻尼门的前侧相对。
所述的滑盖的底部设置有支脚,在外盖上开设有与支脚相对的支脚孔,支脚孔内还安装有压缩弹簧。
所述防水盖的前端底部设置有与外盖上的插孔相对的防水盖密封圈。
所述的滑盖上表面设置有与之贴合的防水垫片。
所述的阻尼门固定架的底部设置有与之贴合的防水圈。
所述的固定架与外盖之间设置有外盖防水垫片。
所述的固定架底部安装有固定片,在该固定片上设置有接线处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可以安装于墙壁、地面或者是接线板内,无论是在插头未插入时,或是插头与插座相连时,还是插头在拔或插的过程中,都可以全方位立体防水,即使将插座整个没入水中,也不会有水进入插座内,非常安全。具有结构简单、防水效果好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分解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
图5为图3的C-C剖视图。
图6为图5插入插头后的剖视图。
图7为中式插座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美式插座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英式插座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意式插座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法式插座平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面盖,2-螺钉盖,3-面板,4-固定框,5-防水垫片,6-滑盖,6.1-推块,6.2-支脚,6.3-通孔,7-压缩弹簧,8-阻尼门,9-阻尼门弹簧,10-阻尼门固定架,10.1-通孔,11-固定脚,12-防水圈,13-滑柱,14-防水盖,15-防水盖密封圈,16-滑柱弹簧,17-滑柱固定盖,18-接地夹,19-外盖,19.1-支脚孔,19.2-插孔,19.3-锲块,20-防水垫片,21-导电片,21.1-导电端子,22-线卡按钮,23-线卡,24-固定架,25-接线处密封圈,26-固定片,27-接地连接片,28-长螺钉,29-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家明,未经杨家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28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