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暖季净化富营养化水源用的立体浮床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92583.7 | 申请日: | 2009-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5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汪开英;郭宗楼;胡荣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 33216 | 代理人: | 连寿金 |
地址: | 310029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暖 净化 富营养化 水源 立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净化污染饮用水源的处理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冷暖季净化富营养化水源用的立体浮床。
背景技术
在本发明之前,现有的利用浮床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方法较多。经专利检索,国内外已有类似专利,如李先宁等设计的立体型生态浮床,该浮床利用生物多样性来净化水质,但工艺复杂,不易操作;又如李强等设计的一种水生植物浮岛群落营建载体床,实现了水体中水生植物浮岛群落的快速形成,但稳定性不够,只适用于内陆风浪中等及无风浪的水域。另外,从其他的专利检索中得知大多采用人工方式把高等植物或改良的陆生植物如利用聚苯乙烯泡沫板、木材制作的浮床进行净化,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和物种间的竞争机理,去除污染水体中的N、P等污染物及有害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也有在木材浮床下悬挂生物填料的,利用植物和生物膜立体技术净化污染水体。但是,现有的浮床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方法存在着冬季低水温季节的净化效果问题,即没有考虑植物生长的季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冷暖季净化富营养化水源用的立体浮床。本发明的立体浮床分上层和下层;上层区域为植物种植区,下层区域为人工介质区。在植物种植区,本发明考虑到植物生长的季节性,发明出不仅适合于暖季的净化污染水源用的立体浮床,同时也适用于冬季的净化富营养化水源用的立体浮床,从而满足水质四季净化的需要。在人工介质区,本发明悬挂立体弹性填料,大量富集微生物,形成高效生物膜净化区。本发明通过在冷季在立体浮床框架上铺设无纺布,冷暖季分别种植不同的植物,连同水下人工介质区悬挂的弹性填料共同净化富营养化水源,效果较好。
一种冷暖季净化富营养化水源用的立体浮床,其特征在于:由不同直径的毛竹组成的立体浮床,分上层和下层;上层区域为水面植物种植区,下层区域为水下人工介质区;暖季时,在水面植物种植区内,将网眼尺寸为2cm×2cm的尼龙网铺设在立体浮床上,然后在上面种植空心菜;冷季时,在水面植物种植区内,除将网眼尺寸为2cm×2cm的尼龙网铺设在立体浮床上外,再铺设一层无纺布,然后在上面种植黑麦草。
所述的一种冷暖季净化富营养化水源用的立体浮床,其特征在于:该立体浮床的框架(1)由直径为6~8cm的毛竹(2),直径为2~3cm的毛竹(3),尼龙绳(8)以及弹性填料(6)组成。
所述的一种冷暖季净化富营养化水源用的立体浮床,其特征在于:在水下人工介质区内,用尼龙绳(8)串好弹性填料(6),然后按立体浮床框架(1)上部网格0.5m×0.5m悬挂弹性填料(6),悬挂的弹性填料(6)固定在立体浮床的上下框格的毛竹上。
本发明制作的浮床优点有:浮床结构简单,制作方便,能满足四季的种植需求,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浮力大,重量轻,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效果好等优点,同时还能收获一定量的农副产品(蔬菜和牧草),有利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浮床放置在富营养化饮用水源中的平面位置图及固定方式
图2-本发明的浮床载体放置在富营养化饮用水源中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立体浮床植物的制作方法,按照如下步骤完成:
(1)立体浮床框架。浮床整体框架是由尼龙绳8固定不同直径的毛竹而成。浮床上部宽为1.5m,长度为4.5m。在长度方向用两个直径为6~8cm的毛竹2作为浮床长度方向的边框,两根毛竹2的间隔为1.5m。沿长度方向每隔0.5m布置长为1.5m的直径为2~3cm的毛竹3。沿宽度方向每隔0.5米布置两个长为4.5m直径为2~3cm的毛竹3,这样形成0.5×0.5m的网格。各个毛竹在接头和相交处用尼龙绳8捆紧。浮床下部的尺寸、结构和上部相同,不同的是底部都采用直径为2~3cm的毛竹。上部与下部在四个角点分布四根直径为2~3cm的毛竹采用尼龙绳8固定。这样就形成了0.5m×0.5m×1m的立体浮床单元。根据现场水源面积,共制作了20个这样的浮床。
(2)浮床固定。将步骤(1)制作的浮床短边相连,采用尼龙绳8两两依次固定,形成条状栽培区域。绑定的位置沿宽度方向分两头,中间三处。在离浮床的两侧约20~30cm处,每隔10m间隔设置一个木桩7,以免浮床漂移,木桩露出水面约0.5m;在每个浮床需设置浮子,增加浮力,沿着长度方向,在步骤(1)形成的0.5×0.5m的浮床网格中间布置串好浮子的尼龙绳8,该尼龙绳8与毛竹3相交时,绕上2圈固定。每个浮床共有三条串好浮子的尼龙绳8,浮子沿着长度方向每隔1m设置一个。浮子亦可采用1.5L废旧塑料瓶,以增加组合浮床的浮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25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彩色尼龙壁挂式蹲改座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