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试压泵的试车阀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91133.6 | 申请日: | 2009-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6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阮官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门试压泵厂 |
主分类号: | F04B49/22 | 分类号: | F04B49/22;G01M3/32;G01N3/12;G01N3/02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蔡正保 |
地址: | 318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试压泵 试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容器耐压测试技术,特别是试压泵装配后试车或用户产品测试时的试车阀组装置。
背景技术:
压力容器的耐压性能通常由水压试验实现,现有技术试压时试压泵的出水接头直接与被试容器相连,尤其其中的节流装置,试验压力很难准确调节,操作工人凭经验操作,给试压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试压精度和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针对上述试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效率的试压泵的试车阀组。
本实用新型一种试压泵的试车阀组,包括阀体、针阀、密封装置、压力表、卸压针阀、进水接头、出水接头,其特征在于阀体内制有轴向通孔,通孔内的一段制成缩径流道,缩径处的台阶分别构成针阀阀座和卸荷阀阀座,针阀阀座与针阀阀杆之间的空间构成针阀阀腔,卸荷阀阀座与卸荷阀杆之间的空间构成卸荷阀阀腔,针阀阀杆和卸荷阀阀杆与阀体螺纹配合,阀体上还径向装有进水接头、压力表接头、出水接头、卸荷接头,其中进水接头与针阀阀腔连通,压力表接头、出水接头与缩径流道连通,卸荷接头与卸荷阀阀腔连通。
所述密封装置为针阀阀杆的轴密封,由支承环、层叠的密封环和压环构成密封圈,并由压紧螺母螺纹进退顶触压环。
所述针阀阀杆和卸荷阀阀杆尾端分别装有手柄。
本实用新型所述试压泵的试车阀组,通过卸荷阀的调节作用,可以很好地控制试验压力,方便操作,提高测试效率;当压力达到试验压力时,可关闭针阀,使被测容器内的液体与试压泵彻底隔开,消除了试压泵的内泄漏对测试的影响,提高了测试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试压泵的试车阀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A截面图,
图3为图2中B-B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试压泵的试车阀组由阀体1、针阀阀杆2、针阀手柄3、密封圈压紧螺母4、锁紧螺母5、压环6、密封环7、支承环8、压力表接头体9、压力表11、卸荷阀手柄12、卸荷阀阀杆13、卸荷接头14、进水接头15、出水接头16组成。阀体1内制有轴向通孔,通孔内的一段制成缩径流道17,缩径处两端的台阶分别构成针阀阀座和卸荷阀阀座,并分别与针阀阀杆2和卸荷阀阀杆13构成截止阀和卸荷阀,针阀阀杆2和卸荷阀阀杆13尾端分别装有手柄3和手柄12。针阀阀座与针阀阀杆2之间的空间构成针阀阀腔21,卸荷阀阀座与卸荷阀杆13之间的空间构成卸荷阀阀腔22。针阀阀杆2和卸荷阀阀杆13与阀体1螺纹配合,转动阀杆可控制阀的开闭。阀体1上还径向装有进水接头15、压力表接头9、出水接头16、卸荷接头14,其中进水接头15与针阀阀腔21连通,压力表接头9和出水接头16与阀体的缩径流道17连通,卸荷接头14与卸荷阀阀腔22连通。
装配时先将支承环8从左侧放入阀体1通孔内,然后依次将密封环7一个一个压入,再放入压环6,接着将锁紧螺母5旋在压紧螺母4上一起旋入阀体1通孔,将针阀阀杆2装上手轮3旋入压紧螺母4内,注意不要将针阀2旋得过紧,防止针阀与阀体1上的阀座线顶死,旋转压紧螺母4使密封环7有一定的紧度,确保密封,锁紧锁紧螺母5,当密封环7长期工作发生磨损产生泄漏时,可进一步旋入压紧螺母4,密封环7内径缩小,与阀杆2形成新的良好密封。将手柄12与卸荷阀13组装后从右侧旋入阀体1,将进水接头15、出水接头16、卸荷接头14分别放上相应的密封垫片后旋入阀体1内旋紧,然后将压力表接头螺母套在压力表接头体9上放上密封垫片后旋在阀体1上旋紧,最后将压力表接头体9上放上O型密封圈后装上压力表11,注意压力表指示便于操作人员观测。
测试时,将进水接头15与试压泵高压出水口相连,将出水接头16与被试容器相连。当试压开始前,旋转手轮3将针阀阀杆2松开,旋转手柄12将卸荷阀阀杆13松开,当卸压接头14处正常出水时,旋转手柄12关紧卸压阀,开始对被试容器进行升压,当压力接近试验压力时,可旋转手柄12稍微松开卸荷阀阀杆13,使其起节流作用,当压力达到试验压力时,旋转手轮3关闭针阀阀杆2,对容器进行保压试验,同时旋转手柄12松开卸荷阀,关闭试压泵,当保压时间到时,旋转手轮3松开针阀阀杆2,容器卸荷,试压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门试压泵厂,未经浙江海门试压泵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11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道固定帽
- 下一篇:外齿传动哈呋式回转支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