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单肺通气量及气道正压的双腔气管导管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91119.6 | 申请日: | 200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19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任秋生;王均炉;蒋柳明;倪剑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秋生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调 通气 正压 气管 导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可调单肺通气量及气道正压的双腔气管导管装置。
背景技术
开胸手术患者常取侧卧位,手术侧胸腔位于上方,为了方便外科手术野的暴露,麻醉医师总是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使手术侧肺萎陷来最大程度地有利于手术操作。虽然手术侧肺萎陷后同侧肺血管阻力升高,加上由手术侧肺泡缺氧而引起的肺血管缺氧性收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肺内分流的发生。但许多患者仍然会因为通向术侧肺而不能氧合的血流过多出现低氧血症,发生率为9~27%。
为了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麻醉医师必须对两侧肺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法。管理方法包括:1、尽可能增加双肺通气时间;2、吸入纯氧;3、单肺通气潮气量8-10ml/kg,调节呼吸频率使PaCO2维持40mmHg左右;4、必要时下肺实施呼气末正压通气(<5cmH2O)。5、间断膨胀手术侧肺;6、手术侧肺持续性气道正压(5~10cmH2O);7、两侧肺分别实施呼气末正压和持续性气道正压;8、手术侧肺实施高频通气;9、必要时开胸侧肺实施间歇正压通气。其中最为有效地方法为双肺通气、手术侧肺持续性气道正压。
相对静止的手术野是麻醉医生管理的最终目标,单肺通气是管理的方法,避免低氧血症是管理的条件。手术侧肺持续性气道正压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但许多患者仍需要双肺通气才能纠正严重的低氧血症。临床实施过程中,许多医师常采用部分夹闭通向手术侧肺通路的方法实施双肺通气,该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两肺的各自通气量,使手术侧肺通气量很小,既可纠正低氧血症,又可保持一个相对静止的手术野。但是由于夹闭的通路既是手术侧肺的进气通路,又是排气通路,所以一段时间后会由于肺内压较低而驱使气体排出减少,手术侧肺逐渐膨胀起来而影响手术。
双肺可调节性独立通气并持续性气道正压的装置如美国专利说明书US 4598706号所公开的类型将双肺可调节性通气及持续性气道正压这两种预防低氧血症的有效方法综合在一起,具有很大优势,可以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但是,该装置存在设计复杂、在手术室不适用、需要另外配置大型仪器等缺点,很不适合临床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实用性强、适用性广、可简化麻醉管理、使之更加安全,在提供相对静止手术野的同时可以有效预防由手术插管引起的低氧血症等并发症的可调单肺通气量及气道正压的双腔气管导管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可调单肺通气量及气道正压的双腔气管导管装置,包括主导管,还包括有术侧管和非术侧管,并且主导管的一端、术侧管的一端和非术侧管的一端经第一Y型管连接呈三通结构;非术侧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非术侧导管接口;术侧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术侧导管接口;术侧管本体上设有能对术侧管实施通气量及气道正压调控的双向两通道控流机构;主导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医疗机械接口。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所采取的措施还包括:上述双向两通道控流机构包括第二Y型管、第三Y型管、进气管和回气管;进气管的一端、回气管的一端和术侧管前段连接呈三通结构;进气管的另一端、回气管的另一端和术侧管后段连接呈三通结构;进气管上设有第一单向阀,回气管上设有第二单向阀。
上述进气管上还设有流量控制阀。
上述回气管上还设有流量控制装置。流量控制装置为可调限压阀。
进一步的,主导管的一端、术侧管的一端和非术侧管的一端与第一Y型管为一体化结构。
第二Y型管和与其相连接的管道为一体化结构;第三Y型管和与其相连接的管道为一体化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秋生,未经任秋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11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电子制冷存储盒的茶盘
- 下一篇:水瓶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