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伞型可折叠汽车遮阳篷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91035.2 | 申请日: | 2009-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1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胡旭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旭明 |
| 主分类号: | B60J11/04 | 分类号: | B60J1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折叠 汽车 遮阳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遮阳篷,特别是一种伞型结构可折叠的汽车遮阳篷。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越来越普及,各种汽车防护用品层出不穷,用于炎炎夏日遮挡阳光的遮阳篷应运而生。汽车遮阳篷有固定支撑的也有临时支撑的,固定支撑的因其不能随车携带,只能用在固定的停车场所,所以不能大众化的使用;而目前常见的几种临时支撑的汽车遮阳篷均存在遮阳面积不大或遮阳效果不佳或收放不方便等弊端,难以让人满意,因此较难普及流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各类临时支撑汽车遮阳篷在操作使用上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方便折叠、遮阳效果好、伞型结构的汽车遮阳篷。
本实用新型包括集中控制件、可折叠骨架、篷布和抗风拉绳组成。集中控制件由拉杆、上套环和下套环组成,套环上铰接星状分布的可折叠骨架。下套环和拉杆固定连接,上套环活动套接在拉杆上。可折叠骨架的每一边由连杆一至连杆六组成,连杆一和连杆二交叉铰接,连杆一和连杆二一端分别和上下套环铰接,另一端和连杆三和连杆四分别铰接,连杆三和连杆四交叉铰接,连杆五和连杆六端部铰接,连杆三和连杆五铰接,连杆四和连杆六 铰接。篷布上挂接在骨架上,抗风拉绳连接在连杆六上。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实现的可折叠支撑架,其篷布采用有防紫外线涂层的,可以起到更佳的遮阳效果。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实现的可折叠支撑架,抗风拉绳的长度可以调节,可以适用于不同大小的车型。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实现的可折叠支撑架,拉杆上有拉绳,用于撑开时拉动拉杆。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实现的可折叠支撑架,拉杆上有撑开锁止扣,可以防止骨架撑开过度,致使难以收缩。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实现的可折叠支撑架,拉杆上有收缩锁止扣,可以防止骨架收缩,扣上可锁上防盗锁。
因此该支撑架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支撑架像伞骨一样,撑开和收缩很方便。2、折叠紧凑,折叠后体积小,便于携带;5、大小易于调节;6、结构简单,容易生产;7、有防偷功能,适用于无人看管的场合。
附图说明
图1是可折叠汽车遮阳篷的支撑架撑开时结构示意图,图中1集中控制件,2是可折叠骨架,3是抗风拉绳。
图2是集中控制件结构示意图,图中4是拉杆,5是拉绳,6是上套环,7是下套环,8是收缩锁止扣,9是撑开锁止扣。
图3是支撑架撑开后一侧连杆结构示意图,图中10是连杆一, 11是连杆二,12是连杆三,13是连杆四,14是连杆五,15是连连杆六。
具体实施方法
参照图1、2和3,具体给出了一种具有四边骨架的可折叠支撑架。该支撑架包括集中控制组件(1)、可折叠骨架(2)、抗风拉绳(3)。集中控制件主要由拉杆(4)、拉绳(5)、上套环(6)、下套环(7)、收缩锁止扣(8)和撑开锁止扣(9)组成。下套环(7)和拉杆(4)固定连接,上套环(6)活动套接在拉杆(4)上。可折叠骨架由连杆一(10)至连杆六(15)组成。篷布挂接在可折叠骨架(2)上,抗风拉绳(3)连接在连杆六(15)上
参照图3,可折叠骨架(2)各连杆之间的铰接关系是:连杆一(10)和连杆二(11)交叉铰接,连杆一(10)和连杆二(11)一端和分别和上套环(6)、下套环(7)铰接,另一端和连杆三(12)和连杆四(13)分别铰接,连杆三(12)和连杆四(13)交叉铰接,连杆五(14)和连杆六(15)端部铰接,连杆三(12)和连杆五(14)铰接,连杆四(12)和连杆六(15)铰接。
撑开时,抓住可折叠骨架(2),拉住拉绳(5)拉动拉杆(4),上套环(6)在拉杆(4)上向下运动,导致上套环(6)和下套环(7)之间距离缩小,带动各连杆向外张开,直到上套环行进到撑开锁止扣(9)。扣上收缩锁止扣(8),使上套环卡在撑开锁止扣(9)和收缩锁止扣之间,从而使整个遮阳篷处于稳定的撑开状态。拉紧抗风拉绳(3)扣在汽车前后保险杆上。
收拢时,打开收缩锁止扣,推动拉杆(4),上套环(6)在拉杆(4)上向上运动,上套环(6)和下套环(7)之间距离增大,带动各连杆向内收缩,直到整个可折叠骨架(2)收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旭明,未经胡旭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10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混合动力系统
- 下一篇:载有液氮制冷装置的乘用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