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铜电积酸雾吸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90469.0 | 申请日: | 200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2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蒋航宇;沈建中;王伟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18;C25C7/00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33206 | 代理人: | 张建青 |
地址: | 3145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电积酸雾 吸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吸收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对铜湿法冶金中铜电积产生的酸雾进行吸收的装置。
背景技术
铜冶金技术的发展处于冶金行业技术发展的前沿,不溶阳极电积技术已经成熟,不锈钢阴极代替铜始极片阴极已成趋势,不锈钢阴极平直,同极极间距小,空间利用率高,使用不锈钢阴极可以使用自动剥斑机代替人工,可以减少车间的人力,降低劳动强度。铜电极不溶阳极现在都采用铅钙锡合金,不锈钢阴极都采用316L不锈钢或钛板。
铜电积反应在阳极H2O失去电子生成H+和O2,O2溢出,H+逐渐富集,而溶液中的Cu2+在阴极上得到电子从而析出Cu。电积过程的反应机理如下:
①阴极反应:
②阳极反应:Cu2++2e=Cu
电积反应在阳极区H+富集,是个造酸过程,阳极的氧气和蒸汽从溶液中溢出时,气泡表面在张力的作用下会将少部分酸带到空气中,形成酸雾,造成电积车间的操作环境异常恶劣,酸雾刺鼻,发痒,给操作人员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身体不适,酸雾对钢结构厂房和设备有强烈的腐蚀性,使钢结构及设备的使用寿命急剧变短,故在电积车间防腐很重要,防腐成本投入大。
目前一般通过自然通风和电解槽加盖来改善车间操作环境。自然通风只在电解槽中覆盖聚丙烯小球来阻止酸雾挥发,操作方便,投入少,但对人和设备的危害没有消除。电解槽加盖一般采用玻璃钢盖,加盖可基本消除酸雾对人和设备的危害,但玻璃钢盖投入成本高,工作时需用行车一槽一槽的吊走玻璃钢盖盖,然后再出槽,这样操作不方便,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有效吸收铜电积过程中产生的酸雾并且操作方便的铜电积酸雾吸收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铜电积酸雾吸收装置,包括一耐酸框架,其特征在于框架具有四个连为一体的密封侧面,其上下开口,上部的侧壁上开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的通孔处连接一支风管,支风管的下部连接在位于框架下方的总风管上,所述框架的上开口覆盖一耐酸布。本实用新型罩在电解槽上,电解槽的四周接近密封,可有效阻止酸雾挥发到车间环境中。电解槽中的极板吊装孔形成电解槽内的自然吸风通道。酸雾通过电解槽内的自然吸风通道,进入支吸风管,然后经总风管将酸雾集中到酸雾吸收塔中,通过风机送入酸雾淋洗塔用液碱进行酸雾吸收处理,合格后排放。本实用新型也可用于其它产生酸雾的电解槽中。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上述的铜电积酸雾吸收装置,所述的通孔有二个且位于同一侧面上,与其相对应的支风管也为二根,能使酸雾较快通过支风管进入总风管中。
上述的铜电积酸雾吸收装置,所述的耐酸框架为塑料或玻璃钢方框,投入成本低,维护方便。
上述的铜电积酸雾吸收装置,所述的耐酸布为油布,油布价格便宜,重量轻,更换容易,出槽时操作方便,劳动强度低。
本实用新型出槽时,只需将每槽油布掀开,即可出槽,操作方便,劳动强度低。出槽时所用时间与自然通风状态下出槽时间一样,生产效率高。框架的上口遮盖油布后,会将支分管隐藏起来,车间整体整洁。
本实用新型将酸雾收集后进入喷淋系统,有效阻止了酸雾挥发到车间环境中,车间操作环境得以改善,避免了厂房和设备的腐蚀;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酸雾捕收效率高,操作方便,空间利用率高。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的铜电积酸雾吸收装置,每个电解槽的四周各固定一块灰色PVC(聚氯乙烯)板,四块板连成一体组成一个阻燃PVC方框1,PVC方框1罩在电解槽上,位于电解槽的出液口侧2的PVC框架上开有两个通孔3,每个通孔处连接一支风管4,支风管4连接在位于槽体下部的玻璃钢总风管5,总风管与酸雾吸收塔连接,电解槽上方有一块覆盖在方框上开口上的灰色油布6。
铜电积酸雾吸收装置在每个电解槽四周固定,PVC板比重轻,耐腐性强,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安装时不影响槽面操作。电解槽盖上油布,风机启动时,通过电解槽内的自然吸风通道,电解槽内形成负压,油布紧贴PVC方框,酸雾无法进入车间环境,酸雾全部依次通过支风管、总风管,最后汇集到酸雾吸收塔中,用碱喷淋后尾气合格排放,酸雾中的微量铜离子被截留在循环液中,循环液定期返回生产系统。空气中不含酸雾,工作环境良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04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过滤除臭装置
- 下一篇:半导体废气处理的酸碱中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