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闸的灌水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90425.8 | 申请日: | 2009-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58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扈晓雯;侯继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C1/06 | 分类号: | E02C1/06;E02C1/08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韩小燕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闸 灌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闸的灌水结构。主要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水运交通工程。
背景技术
通航建筑物的发展已有2000年的历史,目前全世界已建船闸近4000座。我国船闸建设的历史十分悠久,至今已建成船闸近800座,约占全世界船闸总数的20%。船闸设计中输水系统选型优劣,是保证船闸高效安全运行最关键的技术之一。按照我国交通行业现行规范,输水系统型式主要有集中和分散输水系统两大类,设计选型一般是根据设计水头判定,再通过水力学模型试验验证。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内河航运事业得到迅猛发展,一批大型船闸相继开工建设。如:世界上内河航运枢纽规模最大的西江长洲三、四线船闸,桂平二线船闸、长沙双线船闸,嘉陵江草街船闸,引江济汉通航船闸,芜申运河杨家湾船闸。大规模的船闸建设,由于河流不同,水头各异,单纯按照规范套用选型已不能适应船闸建设要求,对于介于集中与分散输水系统之间的中水头船闸,非常有必要突破规范规定,研究出适宜各级水头船闸运行要求的灌水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的船闸结构存在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船闸的灌水结构,该灌水结构应具有消能效率高,利用闸首空间充分,水面涌高均匀,水流衔接条件好,结构简单的优点,能有效解决高速水流的能量及流态分布,可为中水头船闸输水系统设计选型拓展新的研究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船闸的灌水结构,包括闸首底板、闸首边墩、闸室底板和闸室,其特征在于两边的闸首边墩之间连接有挡水墙和闸首帷墙,在挡水墙和闸首帷墙之间布置一组具有垂直落差的舌瓣形的进水口,闸首边墩内设有连通进水口和闸室的环形输水廊道,该环形输水廊道的出口端与进水口之间设有消能室。
所述消能室为三级格栅消能结构,包括下游侧的箱型格栅、中间的L型格栅和上游侧的T型格栅。
所述箱型格栅包括箱型格栅顶板、箱型格栅上游立板、箱型格栅下游立板和箱型格栅底板,其中,顶板是封闭的,上游立板和下游立板上各开有格栅孔,且下游立板的格栅孔口总面积仅为上游立板格栅孔口总面积的1/3。
所述L型格栅包括L型格栅顶板和L型格栅立板,该顶板和立板形成倒L形且均开有格栅孔。
所述T型格栅包括T型格栅顶板和T型格栅立板,所述顶板和立板上均开有格栅孔。
所述箱型格栅底板上设有三道消力槛。
所述环形输水廊道中部设置有检修阀门门槽和工作阀门门槽,两阀门门槽处廊道的断面尺寸小于廊道出口孔口尺寸。
所述进水口的底部设有横向廊道并与环形输水廊道相连通,在进水口的入口处设有拦污栅槽和工作室。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船闸的灌水结构集中布置在闸首部位,符合水力学要求,利用闸首空间充分,简化了闸墙型式,优化了闸墙断面,降低了施工难度,节省了工程投资;灌水结构经试验验证,进水口水流流态好,水流翻涌均匀,高速水流通过多次消能,消能效率高,进入闸室的水流平稳,水流衔接条件好,结构简单,对解决中水头船闸输水系统选型及简化船闸结构,本实用新型效益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船闸的进水口消能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图1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图1中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图1中C-C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图1中D-D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图1中E-E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闸首底板5、闸首边墩10、闸室底板11和闸室12,本例的特点之一是设置将左、右闸首边墩10连接起来的挡水墙3和闸首帷墙4,在该挡水墙和闸首帷墙之间迎向水流布置5个具有较大垂直落差的舌瓣形(喇叭形孔口)的进水口1,进水口的尺寸为2.5×1.2m(高×宽),进水口的底部设有横向廊道1c。特点之二是在闸首边墩10内设有连通上游侧进水口1和下游侧闸室12的环形输水廊道2,该输水廊道与横向廊道1c连通。特点之三是在环形输水廊道2的出口端与进水口1之间设置消能室,本例为三级格栅消能结构。
如图2、图4、图5、图6所示,所述三级格栅消能结构包括下游侧的箱型格栅7、中间的L型格栅8和上游侧的T型格栅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04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订机的电磁离合器改进结构
- 下一篇:老鼠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