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冰箱压缩机的曲轴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90308.1 | 申请日: | 200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4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徐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洲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F04B39/02;F04B3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332 浙江省慈溪市附***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冰箱压缩机 曲轴 结构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冰箱压缩机的曲轴结构。
(二)背景技术
冰箱压缩机由电机旋转,经曲轴带动连杆,连杆再带动缸体中的活塞往复移动,吸气——压缩——排气,实现压缩效果;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对压缩机的冷却尤为重要。其中采用冷却油冷却是常用的方式,如何快速高效的把冷却油撒到该冷却部位尤为重要,曲轴的结构影响着这一过程。现有技术中冰箱压缩机的曲轴结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一曲轴体,该曲轴体从上至下依次分为偏心轴部1、平衡部2和直轴部3,所述的直轴部3内设有贯穿其下端面并延伸至中间部分的第一油路4,所述直轴部3的外圆周面上设有从中间部分以螺旋槽形式延伸至上端的第二油路5,所述第二油路5的两端设有上油孔6和下油孔7,所述第一油路4的上端通过所述的下油孔7与所述第二油路5的下端相连通,所述的偏心轴部1内设有油室8,所述油室8的底部设有一斜油孔9,该斜油孔9穿过所述的平衡部2和直轴部3的上端部与所述的上油孔6相连通。
在使用的过程中,电机带动曲轴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冷却油10会沿着第一油路4上溢,然后通过下油孔7进入第二油路5,再通过上油孔6和斜油孔9流到油室8内,油室8的冷却油10向外飞溅到位于偏心轴部1附近的压缩机各零部件,对其进行冷却。由于冷却油10是受离心力F(F=am=rω2m,其中,a为向心加速度,m为物质质量,r为半径,ω为角速度)的影响往上流动,第一油路的中心线和曲轴轴线成3.5度,所以在真正影响冷却油往上流动的力为F1=F×sin3.5°=0.061F=0.061rω2m。这就需要扩大第一油路的内径或者提高曲轴的转速来增加冷却油的供油量,如若扩大第一油路的内径,在保证曲轴性能的情况下会导致曲轴的尺寸增大。当曲轴低速运转时,由于离心力的急剧减少,将会出现冷却油供应不足,影响压缩机的工作性能。
(三)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相对地提高曲轴供应冷却油的油量的冰箱压缩机的曲轴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冰箱压缩机的曲轴结构,包括一曲轴体,所述的曲轴体从上至下依次分为偏心轴部、平衡部和直轴部,所述的直轴部内设有贯穿其下端面并延伸至中间部分的第一油路,所述直轴部的外圆周面上设有从中间部分以螺旋槽形式延伸至上端的第二油路,所述第二油路的两端沿所述直轴部的径向设有上油孔和下油孔,所述第一油路的上端通过所述的下油孔与所述第二油路的下端相连通,所述的偏心轴部内设有油室,所述油室的底部设有一斜油孔,该斜油孔穿过所述的平衡部和直轴部的上端部与所述的上油孔相连通,所述第一油路的形状为圆筒形,所述圆筒形第一油路的内圆周面上设有从其底端以螺旋形式延伸至其顶端的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偏心轴部的油室的侧壁上横向设有一与外部沟通的油孔。冷却油从该油孔内流出,流经曲轴的各个部分,从而润滑曲轴以及安装在曲轴上的各个零部件。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电机带动曲轴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冷却油会沿着第一油路上溢,然后通过下油孔进入第二油路,再通过上油孔和平衡部的斜油孔进入到偏心轴部内的油室,油室的冷却油向外飞溅到位于偏心轴部附近的压缩机各零部件(气缸、活塞、活塞杆等);同时,偏心轴部、直轴部的轴面也得到冷却油的润滑和冷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第一油路内存在一螺旋形油槽,由于螺旋形油槽的存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曲轴上可以供应相对较多的冷却液。
(四)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冰箱压缩机的曲轴结构主视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冰箱压缩机的曲轴结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冰箱压缩机的曲轴结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冰箱压缩机的曲轴结构左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洲,未经徐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03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