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强度柔韧性铝合金丝铠装电缆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88385.3 | 申请日: | 2009-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64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 发明(设计)人: | 叶明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国华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7/17;H01B7/22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 地址: | 238339***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强度 柔韧性 铝合金 丝铠装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输配用电缆,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柔韧性铝合金丝铠装电缆,属于电线电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力电缆敷设和运行过程中需要承载一定长度的自重或抵抗径向的压力,一般有用钢丝铠装。但钢丝铠装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单芯电缆中如用铁磁材料铠装,会产生涡流发热造成电缆击穿,较早前,国内同行做法是钢丝铠装在中间嵌隔几根铜丝起到隔磁作用,可是其效果很差,试验证明也是没有得到隔磁效果。因此,目前大部分采用不锈钢丝、铝合金丝或纯铝丝铠装方法。
在多芯电缆中,虽然可采用钢丝铠装,但增加了电缆的重量,给安装、敷设、运输带来了很不方便。
中国专利200610024363.4采用纯铝丝作铠装层,由于纯铝丝机械强度低,在应用过程中受到一定限制。
中国专利03235978.0为一种铝合金丝铠装电缆,其仅限制在中压单芯电缆一类,中压多芯电缆和低压类电缆没有涉及到。特别是没有考虑到合金丝的加工特性:柔韧性。
如采用不锈钢丝铠装,会大幅增加成本;而采用纯铝丝铠装方法虽然成本会降低,但由于纯铝丝的材质天然软性,抗张性差,蠕变性快,不利于用于铠装。
采用高强度柔韧性铝合金丝,可以避免了上述的问题。但铝合金丝随着成份不同,其抗张强度、经济指标都不同,影响电缆的市场应用。因此,采用技术指标、经济指标较为合理的材质尤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柔韧性铝合金丝铠装电缆,使其不仅具有抗拉性能、自身重量轻,而且具有优良的电气性能,在避免涡流产生的同时,具有抗电磁干扰性能,增加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改善输电品质。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高强度柔韧性铝合金丝铠装电缆的结构特点是导体由单根软铜丝构成或多根软铜丝绞合而成,在导体上挤包绝缘层构成绝缘线芯,由单根绝缘线芯构成缆芯或由多根绝缘线芯绞合成缆构成缆芯,在缆芯外层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挤包型成的内衬层、疏绕高强度柔韧性铝合金丝构成的铠装层、重叠搭盖绕包形成无纺布层,以及挤包形成外护套层;所述铠装层为电工用含Al-Mg-Si合金丝。
所述绝缘层采用PVC绝缘材料、XLPE材料、乙丙橡胶材料或辐照交联聚烯烃材料。
所述护套层采用PVC护套料、低烟无卤聚烯烃或热塑性弹性体护套料。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中的铠装层采用了含Al-Mg-Si合金丝,改善了纯铝丝机械强度低的缺陷,使其抗张强度大幅度提高,保持了铝丝的非磁性和优良导电性能,符合铠装金属丝的技术要求;
2、本实用新型绝缘层采用PVC绝缘材料、或XLPE材料、乙丙橡胶材料、辐照交联聚烯烃材料,都是目前电缆最常用的材料,不影响电缆成本和加工难度;
3、本实用新型中外护套采用PVC护套料,或低烟、无卤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护套料等材质挤包而成,其材料机械性能高,材料易得,也是电缆常用的材质,降低电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芯型电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导体;2绝缘层;3内衬层;4铠装层;5无纺布层;6外护套层。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导体1由单根软铜丝构成或多根软铜丝绞合而成,在导体上挤包形成的绝缘层2构成绝缘线芯,由单根绝缘线芯构成缆芯或由多根绝缘线芯绞合成缆构成缆芯,在缆芯外层依次设置挤包成型的内衬层3、疏绕高强度柔韧性铝合金丝构成的铠装层4、重叠搭盖绕包的无纺布层5,以及挤包形成的外护套层6。
具体实施过程中,绝缘层2采用PVC绝缘材料、XLPE材料、乙丙橡胶材料或辐照交联聚烯烃材料;铠装层4为电工用含Al-Mg-Si合金丝;护套层6是由PVC护套料、低烟无卤聚烯烃料或热塑性弹性体护套料挤包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国华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国华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83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黑色柴油脱色脱臭方法
- 下一篇:保护膜用压敏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