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缸柴油机双泵燃料供给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8110.X | 申请日: | 2009-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32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桂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桂民 |
主分类号: | F02M39/02 | 分类号: | F02M39/02;F02M43/00;F02M51/06;F02M5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68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机 燃料 供给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内燃机燃料的供给技术,更具体地说是向使用双燃料(柴油-乙醇)的多缸柴油内燃机提供燃料的双泵供给系统。
【背景技术】
柴油内燃机节油装置多种多样,柴油机的工作原理是空气与柴油按一定比例喷射进入柴油机工作室申燃烧,空气与柴油的理论最佳配比随柴油工作进程的变化而随机变化。根据燃烧学的基本原理;柴油充分燃烧完全的状况下最节约能源,而目前空气与柴油混合,因空气中还含有氮气等非氧气成分,造成实际上所需的氧气提供量不够,柴油实际上很难充分完全燃烧,因而存在节约能源的空间。
近年来醇类燃料已逐步开始使用。这些混合燃料都是按设定好的固定比例将柴油与醇类燃料(甲醇或乙醇)预先混和,然后直接使用固定混合比的混合燃料。通常的混合比例是10%,即向柴油中掺入10%的醇类燃料,这种低掺比乙醇柴油的优点是:发动机可不作任何调整而直接使用。但存在的问题包括:
1、配制后的混合柴油的贮存存在困难,比如遇水易分层而失效等。
2、由于醇类燃料与柴油在燃烧特性万面存在明显不同,使用固定混合比的燃料只能采用10%左右的低掺比,稍高的掺比会使柴油机在某些状况下不能有效工作而导致熄火,另一个更重要的缺陷就是柴油替代量太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多缸柴油机双泵燃料供给系统,通过对混合燃料进行合理配比,使柴油得到充分燃烧,显著提高柴油内燃机的经济性、削减柴油用量,并大幅减少尾气中颗粒的排放量。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多缸柴油机双泵燃料供给系统,包括燃料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多缸柴油机双泵燃料供给系统,包括燃料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供给系统包括主油泵总成和副油泵总成,所述多缸柴油机的每个气缸内都装有两个喷油嘴,所述喷油嘴分别通过高压油管与所述主油泵总成和副油泵总成连接,构成两套独立的燃料喷射单元;所述主油泵下部的凸轮轴由柴油机曲轴齿轮带动,所述主油泵凸轮轴与所述副油泵的凸轮轴共轴。
所述主油泵内装有柴油,所述副油泵里装有浓度75%的酒精,在所述共轴的凸轮轴驱动下,所述主油泵和副油泵的喷射单元,分别将柴油和酒精按6∶4的比例同步喷射到柴油机气缸燃烧室中进行燃烧。由于酒精中含有25%的水,水分子在高温高压下产生大量的蒸汽,体积大幅膨胀,增加柴油机的推力比。另一个优点是柴油和酒精只占燃料总体积的90%,另外10%的水不消耗氧气,燃烧室中的氧气足够柴油分子充分燃烧,使柴油机获得同等油量下的最大功率输出,排放气体中的有害成份也相应减少,由于蒸汽参与混合汽体的燃烧过程,其排出气体污染状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抑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专利采用独特设计的双泵供给系统为柴油机提供燃料,油、水分别单独雾化,同步供给柴油机燃烧室内燃烧。柴油分子得以充分燃烧,使内燃机获得同等油量下的最大功率输出,显著提高柴油内燃机的经济性、削减柴油用量,并大幅减少尾气中有害气体和颗粒的排放量,特别适合在中低速柴油机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多缸柴油机双泵燃料供给系统,包括燃料供给系统,所述燃料供给系统采用多点喷射方式,所述燃料供给系统包括主油泵总成1和副油泵总成1’,所述多缸柴油机的每个气缸内都装有两个喷油嘴2、2’,所述喷油嘴2、2’分别通过高压油管3、3’与主油泵总成1和副油泵总成1’连接,构成两套独立的燃料喷射单元;所述主油泵下部的凸轮轴由柴油机曲轴齿轮带动,所述主油泵凸轮轴与所述副油泵的凸轮轴共轴。主油泵1下部的凸轮轴4由柴油机曲轴齿轮带动,主油泵总成的凸轮轴4与所述副油泵总成1’的凸轮轴4’通过联轴器或连接盘共轴。主油泵总成1向柴油机气缸供给柴油,副油泵总成1’供给浓度75%的酒精,在共轴的凸轮轴4和4’驱动下,喷油嘴2和2’分别将柴油和酒精喷射到柴油机气缸燃烧室中进行雾化燃烧,水分子在高温高压下产生大量的蒸汽,膨胀做功,增加柴油机的推力比,并节约10%氧气,使柴油分子得以充分燃烧,显著提高柴油内燃机的经济性、削减柴油用量,并大幅减少尾气中有害气体和颗粒排放量。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桂民,未经刘桂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81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