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车身前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87511.3 | 申请日: | 2009-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02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申学开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B60R19/22;B60K5/00;B60K11/0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蒋光恩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车身 前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能有效提高整车的行人碰撞保护性能的新型的车身前部结构。
技术背景
随着汽车快速的走进家庭,公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交通事故中,每年行人死亡率占有很大的比例,美国NHTSA 199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连美国这样地广人稀的国家,交通事故中的行人死亡率也占13%,中国这一比例尽高达50%。所以汽车具有行人保护功能越来越受到大众消费者的关注。集中体现在欧洲行人保护法规的出台和欧洲2009年出台的新的NCAP评价体系对行人保护的要求上。陆续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出台类似的法规和民间非官方评价体系。本专利所叙述的各项技术能有效提高整车的行人保护性能,降低整车对行人的伤害,提高整车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提高整车行人保护性能,降低整车对行人的伤害的新型的车身前部结构。
为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的车身前部结构,包括保险杠蒙皮,保险杠横梁,保险杠端角点,大灯,发动机舱,发动机罩外板,冷凝器,水箱上横梁,前风挡下装饰板,所述的保险杠蒙皮在小腿碰撞区域内的纵向垂直截面位置设置;所述的保险杠横梁与保险杠蒙皮之间设置为存在间隙的结构;所述的保险杠横梁与保险杠蒙皮中间填充上泡沫;所述的保险杠端角点设置在大灯内侧;所述的发动机舱内的零部件布置为到发动机罩外板留有间隙的结构;所述的冷凝器与水箱上横梁之间设置为存在空间的结构。
所述的保险杠横梁与保险杠蒙皮之间的间隙设置为45-70mm。
所述的保险杠端角点为两个,分别设置在车身的左右大灯的内侧。
所述的发动机舱内的零部件布置为到发动机罩外板之间的间隙为70-85mm的结构。
所述的冷凝器与水箱上横梁布置为大腿碰撞区压溃变形空间在130-160mm的范围内。
所述的保险杠横梁2与保险杠蒙皮1中间的泡沫的密度为30g/cm3。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前保险杠蒙皮的造型,使其在小腿碰撞区域内,保险杠蒙皮在任意纵向垂直截面位置所有突起结构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这样能有效减轻小腿碰撞时的位移和偏转角度;在布置保险杠横梁时,使其与保险杠蒙皮之间留有45-70mm的间隙,中间填上密度为30g/cm3的泡沫,有效吸收碰撞时的能量,减轻小腿部碰撞加速度;同时控制造型使保险杠端角点位于左右前大灯的内侧,这样避免小腿或大腿碰撞时撞击大灯等这样比较硬物体,使小腿或大腿伤害值增大;通过控制发罩与翼子板、前大灯和前保险杠蒙皮的造型分缝线,控制发罩、翼子板和大灯造型;优化布置冷凝器、水箱上横梁和发罩铰链,使头部碰撞区域在上述的造型分缝线以内,头部碰撞区域远离发罩铰链,减少头部碰撞器与分缝线、铰链等很难变形或很难吸收能量的区域的接触,降低头部伤害值;尽量控制造型和发仓内零部件布置,保证发仓内的零部件到发罩外板有70-85mm的间隙,吸收头部碰撞时发罩变形的能量,降低头部伤害值;本实用新型使Bumper Lead(保险杆前端)足够长,发罩前沿参考线高度足够低,以降低大腿碰撞器施加的能量。布置冷凝器和水箱上横梁保证大腿碰撞区域有130-160mm的碰撞空间;同时有效的布置前风挡下装饰板结构,使密封条安装在悬置的下装饰板上,减少头部伤害;优化布置雨刮轴,使雨刮轴在受外力碰撞能有效溃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述的新型的车身前部结构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保险杠蒙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保险杠横梁、泡沫和保险杆蒙皮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保险杠端角点的位置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罩周边分缝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发动机舱内零部件与发动机罩外板的布置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水箱上横梁与冷凝器的空间布置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前风挡下装饰板与密封条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75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并联式导柱系统的汽车液压支腿
- 下一篇:床式车用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