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管转向车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187080.0 | 申请日: | 2009-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2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廖世安;孙世保;沈力;吴宏根;徐其淼;杜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紫金制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47/244 | 分类号: | B65G47/244;B65G47/54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孙文彩 |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 转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动输送机构,具体地说是一种钢管转向车。
背景技术:
在一些钢管制造企业中,制造车间1(图1所示)的设计规格都是宽24米,长380米,车间顶部装有载重20吨,长21米的天车,天车在钢轨上行走。在车间地面沿车间的长度方向每隔3米设置有一输送辊2,用于传送钢管的半成品或成品,钢管3长度在8-12米,重达几十吨,要想将钢管输送至车间外面的料场4是比较困难的,原因在于:长度方向上,由于车间的两端必须设置若干设备、仪器等,或者可以理解为车间的两端对于输送钢管来说就是封闭的,钢管必须自车间的侧部(即宽度方向)输送出去,此时可考虑两种方法:一是将钢管横着运出去,但是这不可行,因为钢管长8-12米,而车间两侧用于支撑天车钢轨的立柱5(俗称牛腿)间距只有7.5米,若要将钢管横着运出去,必须拆掉一个立柱,将上面横梁变大变长,这样费时费力且不安全,是不可取的,有人考虑设计厂房时将立柱的间距增大,但是增大立柱间距将需大大提高钢轨及支撑横梁的强度,极大地增加成本,且支撑钢轨的立柱间距太大也极不安全。那么只能考虑另一方案,即是在车间内将钢管转动90°,沿着与车间垂直的方向运出车间,而转动钢管则需要特制的转向车。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管转向车,在车间内将输送中的钢管水平旋转90°,以期成本最小化地实现将钢管从垂直于车间的方向输送出制造车间,传送至车间外部的输送辊上再传送至料场。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钢管转向车,包括:
一长方形的车体,所述车体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固设有若干个钢管输送辊;
一车体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预埋于车体下方车间地面中的立轴,以及套接于所述立轴上的轴承,所述轴承的轴承套固联于所述车体上;
一车体驱动机构,所述车体驱动机构包括:固设于车体底部的车轮,以及固设于车体上的车轮驱动装置;
所述车体驱动机构和所述车体旋转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车体的两端;
所述车体具有两个工作位置,起始位置时,车体上的输送辊与车间地面固设的多个输送辊处于一条直线上;终止位置时,所述车体绕所述立轴转动90°。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所述车轮设置为两个,对称设置于所述车体底部的两侧,所述车轮驱动装置与所述车轮对应设置。
所述车轮驱动装置为变速电机。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转向车,可将车间内成品或半成品的钢管从输送辊上接应至转向车上,经过车体转动90°后,钢管从垂直于车间的方向输送出去,并进而输送至车间外的输送辊上,再输送至车间外的料场内。采用本实用新型转向车,从车间向外输送钢管时,对于已建造的车间而言,无需拆卸车间内的立柱腾出空间;对于未建造的厂房而言,在规划厂房时,无需增大立柱的间距,降低车间顶部钢轨和支撑梁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车间内输送辊的分布及料场与车间的位置关系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向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转向车的旋转示意图;图5为图2中旋转机构的放大图。
图中标号:1车间,2输送辊,3钢管,4料场,5立柱,6车体,7立轴,8轴承,9轴承套,10车轮,11变速电机,12弧形轨道。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非限定实施例如下所述:
实施例:结合图1-3,车间1沿长度方向在地面间隔三米设置有输送辊2,用于输送钢管3,钢管长达8-12米,而车间两侧用于支撑钢轨的立柱5间距只能设计为7.5米,要想将钢管输送至车间外的料场4内,需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转向车将钢管3旋转90°,从垂直于车间的方向输送至车间外的输送辊2上,再输送至料场4内。
本实用新型的转向车结构如图2所示,车体6为长方形,在车体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固设有四个输送辊,车体的末端设置有转向车旋转机构,结合图5,旋转机构包括,预埋于车体下方车间地面中的立轴7,以及套接于所述立轴上的轴承8,所述轴承的轴承套9固联于所述车体6上;在车体的首端设置有转向车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包括,固设于车体底部的车轮,以及固设于车体上的变速电机11,具体设置中,车轮设置为两个,对称设置于车体底部的两侧,变速电机也对应设置为两个,并在车间的地面开设有供车轮行走的弧形轨道12。设置时,车体长9.7米、宽1.2米,载重20吨,采用钢板焊接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紫金制管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紫金制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70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