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窑体余热循环利用装置的锻烧窑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86859.0 | 申请日: | 2009-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85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袁菊兴;王双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安纳达钛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7/00 | 分类号: | F27B7/00;F27D17/00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 34105 | 代理人: | 马元生 |
地址: | 244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窑体 余热 循环 利用 装置 烧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锻烧窑,尤其是一种带有窑体余热循环利用装置的锻烧窑。
背景技术
锻烧窑是工厂常用的一种设备,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材料等各行业。锻烧窑在生产时需要气体的输入。目前锻烧窑主要用自然风输入。而锻烧窑的燃烧室的温度达到1200℃左右,接近燃烧室的那一段窑体,称之大窑高温区,大约五米长,温度有1000℃左右,窑体是钢衬耐火砖结构,所以大窑高温区外表面散发出来的温度很高,达到600℃~700℃。上述的高温区外表面只对自然风加热,热量再白白现随风而逝,因此现有的锻烧窑的热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锻烧窑热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热效率利用高的锻烧窑。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带窑体余热循环利用装置的锻烧窑,其特征是它是在锻烧窑外设有余热循环利用装置,所述余热循环利用装置包括与锻烧窑同轴包裹锻烧窑的回转形筒体和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筒体的两端与大气相连通,筒体上设有筒体出口,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进风口与筒体出口管连通,第一风机出风口与锻烧窑的燃烧室相连通,第二风机的出风口与锻烧窑烧嘴的进风口相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锻烧窑外包裹有筒体,这样自然风从两端进入时被锻烧窑散发的热量加热,这样再输入到锻烧窑燃烧室和烧嘴内已变成高温的自然风,从而使得锻烧窑散发的热量能够被利用,从而提高了热效率。
为使自然风在进入时能够被充分加热,所述筒体内固定有若干个平行排列的折流板,锻烧窑外表面也固定有若干个平行排列的折流板,锻烧窑外的每个折流板分别位于筒体上相邻两个折流板之间,使自然风从两端进入时曲线行进。由于自然风的曲线行进,使得自然风在筒体内的停留时间更长,从而能够被锻烧窑散发的热时充分加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在锻烧窑外包裹有筒体,使得自然风能够在筒体内被加热再通过风机输入到锻烧窑内,使得锻烧窑散发的热量能够被进一步利用,从而提高了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体,2、折流板,3、锻烧窑,4、管道,5、第一风机,6、第二风机,7、燃烧室,8、烧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带窑体余热循环利用装置的锻烧窑,如图1所示,它是在锻烧窑3外设有余热循环利用装置,所述余热循环利用装置包括与锻烧窑3同轴包裹锻烧窑3的回转形筒体1和第一风机5和第二风机6,筒体1的两端与大气相连通,筒体1上设有筒体出口,第一风机5和第二风机6的进风口与筒体出口管连通,第一风机5出风口与锻烧窑3的燃烧室7相连通,第二风机6的出风口与锻烧窑烧嘴8的进风口相连通。
筒体1内固定有若干个平行排列的折流板2,锻烧窑3外表面也固定有若干个平行排列的折流板,锻烧窑3外的每个折流板分别位于筒体1上相邻两个折流板之间,使自然风从两端进入时曲线行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安纳达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安纳达钛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68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重管加工线圈
- 下一篇:一种划线式输入法以及使用该输入法的便携式计算机键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