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火焰仿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6830.2 | 申请日: | 200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58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刘计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计才 |
主分类号: | F21S10/04 | 分类号: | F21S10/04;F21V1/00;F21V8/00;F21V14/00;F24C1/14;F21W121/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滁州***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焰 仿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壁炉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室内装饰用火焰仿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电壁炉使用的火焰装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风机和丝织飘带组成的机构,原理是风机工作后吹动其上方的丝织飘带,丝织飘带抖动产生火焰效果。其缺陷在于丝织飘带抖动速度过快,导致仿真火焰模糊,无仿真火苗产生,另一种是采用两组灯具,一组灯具给仿真柴提供光源;另一组灯具给反光条提供光源,通过反光条的反射,把光线传递到火焰反光板上,然后再经过火焰反光板的二次反射,光线到达镜面玻璃上形成火焰图像。这种经过二次反射提供的光线较弱,多会产生杂影、火焰失真,且现有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火焰仿真装置。该火焰仿真装置,不仅成本低,而且仿真火焰明亮、立体感强。采用在电壁炉中,如同真的木柴在熊熊燃烧,火焰明亮、高雅,有效避免因仿真火焰失真出现的杂影。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火焰仿真装置,至少包括观赏室、成像暗室、多点光源和导光体,其结构特点在于,
所述观赏室是由侧墙和背板构成的空腔,所述侧墙是由仿真砖制成的仿真墙,所述背板为成像幕墙,所述空腔的底部设置为筋条,在所述筋条上放置有仿真柴;
所述成像暗室与观赏室平行设置且位于观赏室后方,成像暗室是以所述成像幕墙为面板、以火焰板为背板,分别设置有左侧板、右侧板及底板;所述火焰板为不透光板,火焰板上分布有4-8只下宽上窄的类火焰孔;
所述导光体位于火焰板的后方,导光体是由转轴和在转轴上呈螺旋状分布的叶片16构成,相邻叶片长度渐变,形成在转轴纵切面上波纹形,所述转轴是由电机驱动的可转动轴;
所述多点光源设置所述观赏室与成像暗室以及导光体的下方;
一种火焰仿真装置,其结构特点还在于:
所述仿真柴和仿真砖由红色PP材料或不饱和聚酯树脂制成,所述仿真柴外表面附有颜色深浅不一的黑色和灰色不同同光度的涂层;
所述仿真柴上粘有星状的高亮塑料彩纸;
所述导光体的叶片所述导光体的两相邻叶片以橘黄色和白色相间排列。
与已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模拟的火焰明亮、立体感强。采用在电壁炉中,如同真的木柴在熊熊燃烧,火焰真实立体,有效避免因仿真火焰失真出现的杂影。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适合客厅、书房等室内装饰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掉右侧板的侧视图。
图3是火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导光体沿转轴纵切面图。
图中标号1.观赏室,2.仿真柴,3.多点光源,4.筋条,5.固定卡扣,6.仿真砖,7.顶板,8.左侧板,9.成像暗室,10.右侧板,11.成像幕墙,12.火焰板,13.导光体,14.同步电机,15.类火焰孔,16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在该种火焰仿真装置结构中,包括观赏室1、成像暗室9、多点光源3、导光体13。观赏室1是由侧墙和背板构成的空腔,侧墙是由仿真砖6制成的仿真墙,背板为成像幕墙11,空腔的底部设置为筋条4,在筋条4上放置有仿真柴2;仿真柴2左右两端用固定卡扣卡在侧墙上或者直接用螺钉旋紧在侧墙上,仿真柴2和仿真砖6由红色PP材料或不饱和聚酯树脂制成,其壁厚凹凸不均,外表面喷成深浅不一的黑色和灰色。仿真柴2外形如同木柴状,具有不同的透光度,光线透过时,其如同烧焦的木柴火红发亮。在观赏室1这个立体空间可以欣赏到传统烧木柴的壁炉效果:木柴持续地燃烧,火苗不断地跳动。
成像暗室9与观赏室1平行设置且位于观赏室1后方,成像暗室9是以成像幕墙11为面板、以火焰板12为背板,分别设置有左侧板8及右侧板10;火焰板12为不透光板,火焰板上分布有4-8只下宽上窄的类火焰孔15;光线经过火焰板12的滤光的处理,成像幕墙11的折射和衍射,在成像暗室9这个相对较暗空间里火焰图像就清晰地形成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计才,未经刘计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68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SMC材料在汽车天窗座架中的应用
- 下一篇:一种荧光蛋白突变体BeR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