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音响主机转接支架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6443.9 | 申请日: | 2009-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43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杜超;郑攀;王国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02 | 分类号: | B60R11/02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音响 主机 转接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音响的安装结构,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车音响主机转接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音响的安装都是将音响主机直接安装在IP和横梁上,一旦音响安装方式改变,则需要更改IP和横梁结构,导致整车在成本的浪费,更改周期长;同时,这样的安装结构使音向主机不能获得良好的防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音响主机的转接支架,以便更好地简化整个中控部分的安装和拆卸,保证音响主机面板的准确定位,以及使音响主机可以获得良好的防震。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汽车音响主机转接支架的结构特点是所述转接支架为呈左右对称设置一对夹板,所述夹板是以其沿平行于音响主机侧板的方向设置的纵向板和沿平行于音响主机面板的方向设置的横向板构成的“L”形结构,在所述纵向板的底部,朝向音响主机所在一侧,设置有用于托承在主机底部的水平托板;在所述横向板上,分别设置一对支架安装孔和一对音响主机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在所述横向板上,位于横向板的不同高度位置上,分别设置主定位孔和辅助定位孔。
在所述横向板上,位于横向板的外侧边的不同高度位置上分别设置定位槽。
本实用新型采用转接的方式,可以先将转接支架安装在仪表台上,再将音响主机通过螺钉锁附在转接支架上,然后卡上饰框即可。
本实用新型音响主机与转接支架分离的安装方式与已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可以更好地简化整个中控部分的安装和拆卸。
在目前已有的很多车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整个IP中控部分的安装顺序,否则造成安装拆卸的困难。本实用新型转接的安装形式将大大改善这种状况,提高整个中控部分安装和拆卸的可行性。
2、本实用新型可以使音响主机面板定位更加精确,与周边产品配合更好。
已有的音响主机与周边的配合,主要是通过音响主机上的支架定位孔来实现,配合不够精确;本实用新型转接支架在与IP定位配合的同时亦要和音响主机面板定位配合,这样的定位方式使音响与周边的产品配合更为精确。
3、本实用新型防震性能更好。
本实用新型在紧固音响主机的同时,以其水平托板可以很好地托住音响主机机身,防止其上下振动,使其性能更稳定且延长使用寿命。
4、在已有的结构形式中,一旦音响造型发生更改,则安装方式亦会随之改变,同时需要将IP及横梁随之更改,因而需要更改费用和时间。本实用新型只是将原先的安装点进行移植,即可满足音响的安装要求,而不需要周边产品做任何更改,节约整车更改成本和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构成本实用新型转接支架的呈左右对称设置的一对夹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与音响主机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音响主机侧板、2纵向板、3音响主机面板、4横向板、6水平托板、7支架安装孔、8音响主机固定孔、9主定位孔、10辅助定位孔、11定位槽。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的转接支架为呈左右对称设置一对夹板,夹板是以沿平行于音响主机侧板1的方向设置的纵向板2和沿平行于音响主机面板3的方向设置的横向板4构成的“L”形结构,在纵向板2的底部,朝向音响主机5所在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托承在音响主机5的底部的水平托板6;在横向板4上,分别设置一对支架安装孔7和一对音响主机固定孔8。
具体实施中,为了便于安装和准确定位,在横向板4上,位于横向板4的不同高度位置上,分别设置主定位孔9和辅助定位孔10,位于横向板4的外侧边的不同高度位置上分别设置定位槽11。
安装方式:转接支架的横向板4的主定位孔9和辅助定位孔10分别用于与汽车仪表台上的主定位柱和辅助定位柱相配合,对转接支架进行主定位和辅助定位。
设置在转接支架的横向板4上的上下两只支架安装孔7用于将转接支架安装在汽车仪表台上,音响主机以其音响主机面板3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转接支架的主机固定孔8中,汽车仪表台上的定位块通过横向板4侧边上的定位槽11与音响主机上的定位槽相配合,对音响主机进行定位。
完成安装之后音响主机同时支撑在一对水平托板6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64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