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囊式超高压工作缸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86200.5 | 申请日: | 200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9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潘见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见 |
主分类号: | A61L2/02 | 分类号: | A61L2/02;A23L3/015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吴启运 |
地址: | 23006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囊式 超高压 工作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高压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内囊式超高压工作缸。
二、背景技术
在化学工业中,超高压设备是指能承受超过100Mpa以上压力的设备。目前超高压设备多用于食品、饮料、生物制品等常温下杀菌消毒。
传统的超高压工作缸由介质(压媒)直接传递压力,压媒或者为油,或者为水。若以油为压媒,直接处理食品、生物制品等,易产生污染;若以水为压媒,对增压器,超高压阀件等材质、密封要求极高,设备投资高,故障率多,生产效率低。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食品、饮料、生物制品等消毒杀菌的超高压工作缸,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压媒和欲杀菌消毒的物料隔离。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缸筒4、上端盖2、下端盖9和密封垫8,与现有技术的区别是至少一只可伸缩的内囊6在下端盖9上,并且与下端盖9上的压媒通道10相连通;内囊6上有托盘5;上端盖2上有空气通道1。
在本实用新型中,内囊6将缸筒4分割成两个工作腔,即消毒腔3和压媒腔7。压媒(油或水)由通道10进入内囊6内的压媒腔7,并为增压器增压使内囊6膨胀,通过托盘5传递压力,对置于消毒腔3内的欲杀菌消毒的物料施压,从而实现压媒与物料的隔离。泄压后,内囊6收缩,恢复原状。
内囊6的极限膨胀体积(V1)应低于缸筒4有效容积(V2)的35%(V1≤35%V2)。为充分有效利用缸筒4,取V1≤30%V2为宜。所谓有效容积是指内囊6收缩状态下托盘5以上部分的缸筒容积。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操作的,卸下上端盖2,向消毒腔3内投放欲杀菌消毒的软包装物料,封闭上端盖2。启动增压器,通过通道10向压媒腔7内充入压媒并缓缓增压,内囊6缓缓膨胀,推动托盘5缓缓上升,消毒腔3内空气自通道1排出,封闭通道1继续增压至100~500Mpa,维持5~20min。缓缓泄压,内囊6收缩恢复原状,卸下上端盖2,出料。
内囊材料选自弹性好、耐油或耐水且符合食品安全的高分子材料,如食品级橡胶、丁基橡胶、聚乙烯、聚丙烯等。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拆卸维修方便,运行成本低,使用寿命长。不会污染欲杀菌消毒的物料。
四、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半剖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取钢材整体锻造缸筒4及其配套的上、下端盖2、9和托盘5,端盖与缸筒卡箍式连接,其间有超高压密封垫8。
上端盖2上有进、排气通道1,通道1上连接有超高压单向阀。
下端盖9上有供压媒进出的通道10,通道10通过安全阀与增压器连接。
取橡胶加工内囊6,且与通道10连通。内囊6的极限膨胀体积V1为缸筒4有效容器V2的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见,未经潘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62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