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回复反射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5538.9 | 申请日: | 200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731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彬;刘常升;韩海斌;朱彧;唐显仕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特莱特(佛山)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122 | 分类号: | G02B5/122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科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熊强强 |
地址: | 52830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复 反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光警示设备,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回复反射器。
背景技术
塑料回复反射器主要运用于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的后灯侧灯及高速公路等交通安全警示标志,现有回复反射器都是通过高精密模具注塑成形的,一个合格的回复反射器要求光线通过回复反射器折射出来的折射光线在观察角(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0.2度和1.5度(或0.333度和1.5度)时要有符合强制标准的光强.现有回复反射器入射光线通过回复反射器折射出来的光线满足观察角为0.2度(或0.333度)范围的反光强度,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通过角锥棱境阵列拼合在一起,入射光线通过三次反射和两次折射以微小的反射角反射回来实现的。
至于入射光线通过回复反射器反射出来的折射光线实现观察角为1.5度的反光强度要求,现有回复反射器的结构是在回复反射器的透光层形成多条一定角度的凸棱.光线通过带一定角度的凸棱的折射使回复反射器达到观察角为1.5度的反光要求,国内外传统的做法是在模腔的表面压凹棱,这样注塑后的回复反射器的透光层便形成凸棱,通过凸棱的对光线的折射来实现观察角为1.5度的反光读数要求。但产品表面的凸棱会降低观察角为0.2度或0.333度上标准要求的反光强度,同时影响产品的外观和在压凹棱的过程中由于模具比较硬,而压凹棱的冲头更硬,硬的材料比较脆,而凹棱比较小,因而压凹棱的过程冲头容易破碎损坏模具.还有一个更主要缺点就是在回复反射器透光层形成凸棱后,凸棱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怎么摆放都是带一定方向的,回复反射器在安装时,凸棱安装方位有严格要求,这样折射后的光线在1.5度角度才能被观察到,而对于用户来讲对此是一无所知的,因此即使产品上安装有回复反射器,但由于安装错误导致无反光效果,这样对用户是非常不安全的,这点对外形呈圆盘状的回复反射器更突出,因而现在欧洲ECE标准要求圆形的回复反射器要求360度旋转任意角度都要满足标准1.5度观察角的反光要求,这样观察角为1.5度的反光要求通过带有方向性的凸棱将是难以满足旋转测试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复反射器,光线通过该回复反射器折射出来的光线在观察角为0.2度和1.5度有符合标准要求的光强、并且可以任意角度安装的无方向限制的和更安全的回复反射器。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回复反射器,包括透光层和反射层,反射层由0.2度观察角的角锥棱镜按阵列排列,该角锥棱镜使从透光层折射出来的折射光线与进入透光层前的入射光线夹角为0.2度,在上述角锥棱镜阵列中还分布有1.5度观察角的角锥棱镜,该1.5度观察角的角锥棱镜使从透光层折射出来的折射光线与进入透光层前的入射光线夹角为1.5度,1.5度观察角的角锥棱镜相邻二反射面夹角为88.15-88.75度。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复反射器,光线通过该回复反射器折射出来的光线在观察角为0.333度和1.5度有符合标准要求的光强、并且可以任意角度安装的无方向限制的和更安全的回复反射器。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回复反射器,包括透光层和反射层,反射层由0.333度观察角的角锥棱镜按阵列排列,该角锥棱镜使从透光层折射出来的折射光线与进入透光层前的入射光线夹角为0.333度,在上述角锥棱镜阵列中还分布有1.5度观察角的角锥棱镜,该1.5度观察角的角锥棱镜使从透光层折射出来的折射光线与进入透光层前的入射光线夹角为1.5度,1.5度观察角的角锥棱镜相邻二反射面夹角为88.15-88.75度。
上述两个技术方案中的回复反射器一般有4-20个1.5度观察角的角锥棱镜,如果回复反射器比较大可以适当的增加,只要能满足标准要求没太大的数量限制。如果按面积算,每平方厘米1-2个。
上述两个技术方案中入射光线先进入透光层进行折射,再分别经相应的同一个观察角的角锥棱境的反射面进行三次反射,再经透光层折射出。
上述两个技术方案解决了人们一直以来在同一个回复反射器中不能同时存在2个不同观察角的角锥棱镜问题。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回复反射器的模具加工简单了,不用在模腔表面压凹棱,模具不会受损,回复反射器外观更漂亮了,特别是安装无要求,用户不会因误安装而产生危险,各个观察角度都有符合强制标准的光强,降低了用户被撞击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外形为圆盘状的回复反射器平面图;
图2为A-A剖视图;
图3为B-B剖视图;
图4为立体图;
图5为外形为六方盘状的回复反射器平面图;
图6为C-C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特莱特(佛山)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未经赛特莱特(佛山)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55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密芯片系统
- 下一篇:一种弹簧机的送线轴压升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