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免充气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83093.0 | 申请日: | 2009-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67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连科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7/12 | 分类号: | B60C7/1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气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胎,尤指一种免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轮胎多为充气式轮胎,轮胎分为内胎及外胎,内胎充气用以支撑外胎,外胎采用强度高且耐磨的材料制成。传统的充气式轮胎很容易被尖锐物扎破而漏气,甚至发生爆胎等危险事故,而且每隔一断时间都是进行充气,使用起来较为不便。针对此不足,目前出现了一种实心轮胎及免充气轮胎。实心轮胎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整体胎体都由一层实心的发泡材料制成,一种是外胎内充满由发泡材料制成的实心内胎。实心轮胎虽然可以免去充气的烦恼,而且即使被尖锐物扎破也不会有爆胎的安全隐患,但是实心轮胎的舒适性不足,速度较快时滚动起来会有跳动的感觉,使用上不够舒适。而免充气轮胎一般没有内胎,直接在外胎与轮圈之间形成密封腔,出厂时在密封腔内充有气体形成风压。由于免充气轮胎对于使用者来说不需定期充气,因此使用起来比较方便,而且免充气轮胎的胎内具有气压,弹性较好,滚动起来也比较舒适。但是现有的免充气轮胎同样会有被尖锐物扎破而易爆胎的问题,一旦爆胎,整个轮胎都被压扁,没有任何支撑物,车辆甚至无法开到维修点,而且突然爆胎,车辆还容易发生侧翻,将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爆及缓冲功能的免充气轮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免充气轮胎,包括中空外胎,外胎的边缘与轮圈之间密封,该外胎内设有实心内胎,该实心内胎有若干点与外胎及轮圈内壁接触,其余部分则与外胎或轮圈之间形成空腔,该空腔内充有气体以形成风压。
所述实心内胎由发泡材料制成。
所述实心内胎由内外多层组成,每一层均采用不同弹性的发泡材制成。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免充气轮胎的外胎内设置了实心内胎,该实心内胎实际上是非充满式的设置于外胎内,因此其与外胎之间形成有空腔,空腔内即可充有气体以形成风压。而具有内压的轮胎弹性好,滚动平滑舒适。此外,由于实心内胎的存在,即使外胎被扎破,空腔内的气体跑出,外胎也不会被完全压扁,而是由其内的实心内胎起到支撑缓冲作用,因此不会出现爆胎现象,具有防爆功能,使用更安全可靠。而且,因为有实心内胎支撑,即使外胎不慎被扎破,空腔内没有气压,车辆也可以继续行走直到维修点。再者,由于所述轮胎为免充气轮胎,在出厂后即会在外胎内充有气体,而对于使用者来说不需定期充气,使用起来很方便。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多层具有不同弹性的实心内胎,来达到调节轮胎弹性的目的;也可以通过调节充入空腔内的气体量来达到调节轮胎弹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是一种免充气轮胎,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轮胎包括中空外胎1,外胎1的边缘与轮圈2之间密封。外胎1内设有实心内胎3,该实心内胎3可由硬质发泡材料制成,其有若干点与外胎1及轮圈2内壁接触,以支撑外胎1,其余部分则与外胎1或轮圈2之间形成空腔4。该空腔4内充有气体从而形成风压。
上述轮胎结构,由于外胎1内具有空腔4形成有风压,轮胎的弹性较好,滚动平滑舒适。而当外胎1不慎被扎破,空腔4内的气体跑出时,外胎1并不会被完全压扁,而是由其内的实心内胎3起到支撑缓冲作用,因此不会出现爆胎现象,使用更安全。而且有实心内胎3支撑,即使外胎被扎破,空腔内没有气压,车辆也可以继续行走直到维修点。再者,由于在出厂后即会在外胎1内充有气体,而对于使用者来说不需定期充气,使用起来很方便。
再如图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所述的实心内胎3由内中外三层组成,每一层可以采用不同弹性的发泡材制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调节轮胎的弹性,以适用不同的场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连科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连科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30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