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净化用滤芯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2853.6 | 申请日: | 2009-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04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袁德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德宁 |
主分类号: | B01D24/12 | 分类号: | B01D24/12;C02F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李宁;唐绍烈 |
地址: | 2422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净化 用滤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水净化用滤芯。
背景技术
常见净水装置的滤芯,如图1所示,包括设置有进水口A和出水口B的外壳10以及设置于外壳10中的过滤物质20。其过滤物质20多为从上至下的层排结构,且每一层过滤物质20,依其不同功能,分别实现对自来水水质净化、矿化、活化、碱化或软化的目的,但由于自来水在流动过程中,行程短,与每层过滤物质20的接触时间短,因此,净水效果不够好。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人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作改进,终有本案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用滤芯,内设迂回式水流通道,使水流在滤芯内的行程加长,与其中的各种过滤物质充分接触反应,提高净水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水净化用滤芯,包括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中的过滤物质,其中,外壳沿轴向设有若干隔片,隔片将外壳分隔为若干隔腔,进水口位于第一隔腔的一端,第一隔腔与第二隔腔之间的隔片在远离进水口的一端设有供水流通过的第一通孔,第二隔腔与第三隔腔之间的隔片在远离第一通孔的一端设有第二通孔,依此类推,最后一通孔位于倒数第二隔片上,出水口位于最后一隔腔远离最后一通孔的一端。
所述进水口所在隔腔大于其余隔腔。
所述隔腔为奇数个,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外壳的两端。
所述隔腔为偶数个,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外壳的同一端。
所述外壳由筒体和端盖扣合并焊接而成,各隔片的两端分别与筒体的底部和端盖密闭连接,各通孔则靠近筒体的底部或端盖。
所述进水口或出水口凹设于端盖或筒体上。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的滤芯结构具有以下优点:相邻的隔腔通过各水流通孔相连形成一条迂回曲折的水流通道,加长了水流在滤芯内的行程,在各隔腔中装入不同的过滤物质,就可以延长水流与各种过滤物质接触反应的时间,使得水与过滤物质充分接触,过滤净水效果更好。
另外,由于第一隔腔设计为大于其余隔腔,使得容纳自进水口进入的水量更多,在经其余各隔腔过滤后自出水口流出的过程中,能保证其流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净水装置的滤芯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至图3所示,一种水净化用滤芯,包括设置有进水口A和出水口B的外壳10以及填充于外壳10中的过滤物质20,而外壳10由两端开口的筒体14及两端盖15、16组成,进水口A凹设于端盖15,出水口B凹设于端盖16,如此设置可避免进水口A和出水口B被触碰而导致损坏。其中,外壳10沿轴向设有5组隔片11,隔片11将外壳10分隔为5组隔腔。进水口A位于第一隔腔101的上端,第一隔腔101与第二隔腔102之间的隔片11在远离进水口A的一端设有供水流通过的第一通孔111,第二隔腔102与第三隔腔103之间的隔片11上在远离第一通孔111的一端设有第二通孔112,依此类推,最后一通孔114位于倒数第二隔片11上,出水口B位于最后一隔腔105远离最后一通孔114的一端。隔腔内根据需要可依次填充离子交换树脂(软化水质)、碱性材料(中和酸性物质)、负电位材料(产生负离子)、远红外线材料(活化水质)、KDF(去除重金属)、和活性碳(吸附有机物等过滤物质20,也可以是其它的过滤物质20,对于过滤物质20的选择并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要点。
本实施例中,筒体14与端盖15和端盖16扣合焊接,筒体14内部的隔片11的两端分别与端盖15和端盖16密闭连接,通孔112和114靠近端盖15,而通孔111和113则靠近端盖16。
为了使水流经进水口A再经过其余各隔腔过滤后自出水口B流出的过程中,能确保其流量。第一隔腔101容量设计为大于其余4组隔腔102…105的容量。
水流经进水口A进入第一隔腔101,再依次通过各相邻隔腔之间的通孔111、112、113和114,自出水口B流出。由于相邻隔腔之间的通孔111、112、113和114相连形成迂回式的水流通道,加长了水流流通的行程,使得水与各过滤物质20接触时间更长,反应更充分,过滤效果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德宁,未经袁德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28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石油井场垂直灰罐过滤器
- 下一篇:一种糖汁单层沉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