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层式养殖池塘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1916.6 | 申请日: | 2009-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20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林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林春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12 福建省厦门市体***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层 养殖 池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设施渔业领域,具体涉及水产行业中一种养鱼设施的设计。
背景技术
传统的集约化养鱼池塘不分层,也就是不在鱼塘中设置一层隔离网。该方式容易造成池塘底泥被鱼类搅动,其粪便及残渣等有机物重新悬浮于水层中,从而降低了池塘水体的透明度,影响光合作用,导致水质恶化,影响鱼类的生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施简单、操作方便,上层养殖鱼类、下层养殖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分层养鱼池塘新模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1、一种分层式养殖池塘由鱼类养殖层和底栖无脊椎动物养殖层组成。
2、在池塘底部30-50cm高处设置一层隔离网;上层的鱼类养殖区深度不小于50cm。隔离网的网眼大小视鱼体的个体大小而定,以鱼体恰好不能穿过为准。
鱼类生活在隔离网的上方,底栖无脊椎动物生活在隔离网的下方。由于隔离网的隔离,池塘的底泥就不会被鱼类搅动,池塘的水质保持清新,提高水体透明度,一方面光线容易射入水体中,促成水体中浮游动植物快速生长,它们为鱼类提供了饵料和溶氧;另一方面下层池塘的底泥由于没有被鱼类搅动,因而为底栖无脊椎动物提供了稳定的栖息环境,以利于其生存与生长,底栖无脊椎动物如河蚌、虾、田螺等同时还取到了净化水质的作用。在捕捞时,隔离网直接提起,即可将鱼类捕出,方便、快捷。因而,隔离网的使用为鱼类和底栖无脊椎动物均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和操作上提供了方便,从而为提高鱼类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一种分层式养殖池塘示意图
图例:1、鱼类养殖层,2、底栖无脊椎动物养殖层,3、隔离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分层式养殖池塘其占地面积以1000m2计,在池塘底部30-50cm高处设置一层隔离网3,隔离网3的四周用铁桩固定;隔离网3上方为鱼类养殖层1,其深度不小于50cm;下方为底栖无脊椎动物养殖层2,底栖无脊椎动物可以选用河蚌、虾、田螺等净化水质;隔离网3视鱼类的个体大小而定,以鱼体恰好不能穿过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林春,未经李林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19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向盘平衡仪的校准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一体化养鱼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