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鱼丸、肉丸生产线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1807.4 | 申请日: | 200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4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清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华顺民生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311 | 分类号: | A23L1/311;A23L1/326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7 | 代理人: | 钟毅虹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鱼丸 肉丸 生产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加工生产线,特别指一种鱼丸、肉丸的加工生产线,尤其适用于包馅鱼丸、肉丸的加工生产。
背景技术
目前鱼丸、肉丸的加工采用的是将待煮鱼丸、肉丸集中投在一个锅内蒸煮至特定的时间后捞起。由于仅在一个锅内蒸煮,锅内的鱼丸、肉丸太密集,易造成鱼丸、肉丸因相互碰撞而变形,且由于鱼丸、肉丸投放时间不一,无法保证整锅鱼丸、肉丸的熟生程度一致,因而造成鱼丸、肉丸的保质期短。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鱼丸、肉丸生产线,该生产线产量大,加工出的丸子形状保持性好,保质期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
鱼丸、肉丸生产线,其依序设置有成形槽、成形丸输送装置、熟化槽、熟化丸输送装置及落料槽;所述的成形槽上配置有一个以上的投料装置,投料装置装设有一投料槽,投料槽底部设有一与成形槽相通的投料弯管;所述的成形槽和熟化槽均设有链带装置,链带装置上等间距设有翻动鱼丸、肉丸的刮板。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实用新型摒弃了现有技术采用的在一个锅内密集蒸煮鱼丸、肉丸的加工技术,根据鱼丸、肉丸在成形、熟化加工过程中不同的加工温度要求,分别采用90℃成形槽和95℃熟化槽来加工鱼丸、肉丸,提高了生熟程度的同一性,进一步提高了鱼丸、肉丸的保质期。由于新投放的鱼丸、肉丸经投料弯管进入成形槽后,是处于已成形的鱼丸、肉丸的下方,减少了鱼丸、肉丸在未成形前因碰撞而变形的问题,完美齐整的丸形,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两个槽的分步加工,使生产产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的鱼丸、肉丸生产线,其依序设置有成形槽1、成形丸输送装置4、熟化槽5、熟化丸输送装置8及落料槽。于所述的成形槽1外侧壁配置有一个以上的投料装置10,所述的投料装置10与成形槽1相通,其包括一投料槽11,投料槽11底部向下延伸一投料弯管12,该投料弯管12与成形槽1相通,所述投料槽11中的液面高度大于鱼丸、肉丸的最大厚度。本实用新型还于成形槽1上设有一环状链带2,该环状链带2上等间距设有翻动鱼丸、肉丸的刮板3,槽内水温设置为90℃。待加工的鱼丸、肉丸投放进投料槽11后,鱼丸、肉丸从投料弯管12进入成形槽1蒸煮,由于投料弯管12与成形槽1的连接口距液面的高度大于鱼丸、肉丸的最大厚度,故,新投放的鱼丸、肉丸将处于先前投放鱼丸、肉丸的下方,这样 可减少鱼丸、肉丸因碰撞而造成的丸形变形问题。刮板3可按时带走浮于液面上已成形的鱼丸、肉丸,鱼丸、肉丸通过成形丸输送装置4进入熟化槽5,熟化槽5水温设置为95℃,其上同样设置有环状链带6,该环状链带6上等间距设有翻动鱼丸、肉丸的刮板7。经成形的鱼丸、肉丸在此槽中进一步进行熟化处理,刮板7按时带走熟透的鱼丸、肉丸,经熟化丸输送装置8暂时贮放于落料槽中。为保证蒸煮过程的温度,本实用新型于成形槽1和熟化槽5上盖设有一个以上的盖体。如此一来,可实现鱼丸、肉丸在成形、熟化加工过程中不同的加工温度要求,提高了生熟程度的同一性,提高了鱼丸、肉丸的保质期。可适应大产量的生产要求。
采用现有技术的单机方法生产包馅鱼丸、肉丸的产量较低,故将该实用新型技术用于生产包馅鱼丸(俗称“福州鱼丸”)、包馅肉丸,更能体现该实用新型的商业利用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华顺民生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华顺民生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18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烟用真空加料机
- 下一篇:一种煮料罐